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得到汉中却失去了荆州,对刘备来说得不偿失。
关羽死了、刘封因不救援而被杀了,孟达、糜芳、傅士仁等人投降,刘备手下的重要干部损失很大,尤其是追随自己近30年的兄弟关羽就这样没了,刘备悲从中来,恨从中来,忧从中来……
但伤心的事还没完,“汉中国”尚书令法正、后将军黄忠也在这个时候先后去世。黄忠是汉中之战的头号功臣,他的死让刘备刚刚拜封的“四方将军”顿时少了一半,而法正的死给刘备的打击更大,甚至不亚于关羽。
庞统死后刘备视法正为谋主,言听计从,信赖有加,汉中之役充分展示了法正的奇谋,但天妒英才,法正居然这么早就死了。法正是如何死的史书记载不详,应该是健康方面出了问题。不过有一件事对法正可能会造成一定打击,那就是孟达的投降。大家都知道他和孟达之间的特殊关系,而孟达赴任也是他力荐的结果,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法正心里肯定在难过之外还有许多愧疚。
法正死后刘备得重新为自己选一个秘书长,最后他选的是刘巴,尽管他不太喜欢这个人,但刘巴在解决益州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让刘备见识了他治政理财方面的才干,打仗靠猛将,过日子就得靠这样会理家的能人,所以刘备还是选择了他。
刘巴平时清廉节俭,不贪财,又因为自己在刘备阵营里没有根基,担心受到猜疑,所以说话做事都很谨慎,喜欢清静,平时没有私交,和大家在一起不是公事不说。有能力,又不多事,这是老板最喜欢的职业经理人。诸葛亮对刘巴一向很欣赏,刘备任命刘巴做尚书令想必也有诸葛亮大力举荐的原因,有刘巴这个助手,诸葛亮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曹操驾崩的消息传到成都,作为争斗了半辈子的老对手,曹操的死让近段时间一直压抑着的刘备终于能喘口气了。但是,毕竟老对手也是老朋友,刘备想到还是应该有所表示。
刘备派人带上自己的书信和丧礼前去吊唁,有一种记载是,刘备派的这个人叫韩冉,职务是刘备手下的一名掾,但是他却未能完成使命。韩冉走到荆州,进入曹魏控制的地盘就被曹魏的荆州刺史扣了下来,刺史请示曹丕如何处置,曹丕回复很干脆,不要来了,也别让他回去,杀了。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况是来吊丧的?曹丕不仅不厚道,简直不地道。而且,曹丕此举明显缺乏政治远见,荆州出现变局后三方正处在微妙时刻,孙权得了便宜却惴惴不安,刘备咬牙切齿势在复仇,在战略上对曹魏来说正是最有利的时机,聪明的做法是继续激化孙刘两家的矛盾,他们来示好一律欢迎,让双方都觉得自己是他们的朋友,这样他们之间打起来的可能性更大了。
刘备派特使前来吊唁,分明是在试探新魏王的态度,现在把特使杀了,于情于理于战略利益都不符,如果真是这样的,曹丕的政治智商就差得太远了。
但还有另外一种记载,不仅更详细,而且与前面的内容不同。根据这个记载,韩冉的职务是军谋掾,相当于参谋处长,刘备送去的丧礼里有益州的特产蜀锦。韩冉领命后没有走荆州,走的是上庸这条路线,到上庸,他借口有病,就不走了,住在了上庸。
需要注意的是,上庸此时已经是曹魏的地盘了,不过负责人还是孟达,想必韩冉也认识,后来韩冉在孟达派人保护下到了洛阳,呈上了刘备的信和礼物。曹丕接见了韩冉,并对刘备派人来吊唁表示感谢。韩冉回去复命,并带来了曹丕的回信。
两种完全不同的记载,对比一下,后一种或许更靠谱。大国政治,不是以头抢地的庸夫之怒,曹丕没有大略至少也有“中略”,不会干那种傻事。
孙权称臣、刘备示好,这个局面实在难得。
过去孙、刘联合起来打自己,局面大约是平手,现在他们两个即将打起来,无论谁胜谁负结果都一样,那就是他们都将进一步被削弱,以后他们即使再联合起来,也将不是对手。
在此情况下,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对孙权和刘备的进攻都应该放缓,应该接受他们的示好,让他们马上就放心地开打,到时候再添把柴、加点火,让他们打得更凶一些。可是曹丕并不打算这么做,也许开局太顺利让他有些飘飘然,在他的战略里,既不想合纵也不想连横,他想来个硬碰硬,把刘备、孙权一块收拾了。曹丕继魏王位后不久发布过一份亲笔手令,里面写道:“以此而推论,西南万里之域,刘备和孙权有谁会死守呢。”
延康元年(220)6月,曹丕下令调集军队,在邺县城东举行阅兵仪式,魏王国公卿大臣全部参加,魏王曹丕坐着华盖车检阅部队,一切都按照战场环境鸣金击鼓操行。
当月,曹丕即下令南征孙权。
这个决定十分奇怪,孙权已经臣服,又刚刚在荆州打了一场大仗,正担心刘备找他拼命,并无北侵曹魏的任何理由和迹象,现在讨伐孙权,似乎... -->>
得到汉中却失去了荆州,对刘备来说得不偿失。
关羽死了、刘封因不救援而被杀了,孟达、糜芳、傅士仁等人投降,刘备手下的重要干部损失很大,尤其是追随自己近30年的兄弟关羽就这样没了,刘备悲从中来,恨从中来,忧从中来……
但伤心的事还没完,“汉中国”尚书令法正、后将军黄忠也在这个时候先后去世。黄忠是汉中之战的头号功臣,他的死让刘备刚刚拜封的“四方将军”顿时少了一半,而法正的死给刘备的打击更大,甚至不亚于关羽。
庞统死后刘备视法正为谋主,言听计从,信赖有加,汉中之役充分展示了法正的奇谋,但天妒英才,法正居然这么早就死了。法正是如何死的史书记载不详,应该是健康方面出了问题。不过有一件事对法正可能会造成一定打击,那就是孟达的投降。大家都知道他和孟达之间的特殊关系,而孟达赴任也是他力荐的结果,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法正心里肯定在难过之外还有许多愧疚。
法正死后刘备得重新为自己选一个秘书长,最后他选的是刘巴,尽管他不太喜欢这个人,但刘巴在解决益州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让刘备见识了他治政理财方面的才干,打仗靠猛将,过日子就得靠这样会理家的能人,所以刘备还是选择了他。
刘巴平时清廉节俭,不贪财,又因为自己在刘备阵营里没有根基,担心受到猜疑,所以说话做事都很谨慎,喜欢清静,平时没有私交,和大家在一起不是公事不说。有能力,又不多事,这是老板最喜欢的职业经理人。诸葛亮对刘巴一向很欣赏,刘备任命刘巴做尚书令想必也有诸葛亮大力举荐的原因,有刘巴这个助手,诸葛亮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曹操驾崩的消息传到成都,作为争斗了半辈子的老对手,曹操的死让近段时间一直压抑着的刘备终于能喘口气了。但是,毕竟老对手也是老朋友,刘备想到还是应该有所表示。
刘备派人带上自己的书信和丧礼前去吊唁,有一种记载是,刘备派的这个人叫韩冉,职务是刘备手下的一名掾,但是他却未能完成使命。韩冉走到荆州,进入曹魏控制的地盘就被曹魏的荆州刺史扣了下来,刺史请示曹丕如何处置,曹丕回复很干脆,不要来了,也别让他回去,杀了。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况是来吊丧的?曹丕不仅不厚道,简直不地道。而且,曹丕此举明显缺乏政治远见,荆州出现变局后三方正处在微妙时刻,孙权得了便宜却惴惴不安,刘备咬牙切齿势在复仇,在战略上对曹魏来说正是最有利的时机,聪明的做法是继续激化孙刘两家的矛盾,他们来示好一律欢迎,让双方都觉得自己是他们的朋友,这样他们之间打起来的可能性更大了。
刘备派特使前来吊唁,分明是在试探新魏王的态度,现在把特使杀了,于情于理于战略利益都不符,如果真是这样的,曹丕的政治智商就差得太远了。
但还有另外一种记载,不仅更详细,而且与前面的内容不同。根据这个记载,韩冉的职务是军谋掾,相当于参谋处长,刘备送去的丧礼里有益州的特产蜀锦。韩冉领命后没有走荆州,走的是上庸这条路线,到上庸,他借口有病,就不走了,住在了上庸。
需要注意的是,上庸此时已经是曹魏的地盘了,不过负责人还是孟达,想必韩冉也认识,后来韩冉在孟达派人保护下到了洛阳,呈上了刘备的信和礼物。曹丕接见了韩冉,并对刘备派人来吊唁表示感谢。韩冉回去复命,并带来了曹丕的回信。
两种完全不同的记载,对比一下,后一种或许更靠谱。大国政治,不是以头抢地的庸夫之怒,曹丕没有大略至少也有“中略”,不会干那种傻事。
孙权称臣、刘备示好,这个局面实在难得。
过去孙、刘联合起来打自己,局面大约是平手,现在他们两个即将打起来,无论谁胜谁负结果都一样,那就是他们都将进一步被削弱,以后他们即使再联合起来,也将不是对手。
在此情况下,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对孙权和刘备的进攻都应该放缓,应该接受他们的示好,让他们马上就放心地开打,到时候再添把柴、加点火,让他们打得更凶一些。可是曹丕并不打算这么做,也许开局太顺利让他有些飘飘然,在他的战略里,既不想合纵也不想连横,他想来个硬碰硬,把刘备、孙权一块收拾了。曹丕继魏王位后不久发布过一份亲笔手令,里面写道:“以此而推论,西南万里之域,刘备和孙权有谁会死守呢。”
延康元年(220)6月,曹丕下令调集军队,在邺县城东举行阅兵仪式,魏王国公卿大臣全部参加,魏王曹丕坐着华盖车检阅部队,一切都按照战场环境鸣金击鼓操行。
当月,曹丕即下令南征孙权。
这个决定十分奇怪,孙权已经臣服,又刚刚在荆州打了一场大仗,正担心刘备找他拼命,并无北侵曹魏的任何理由和迹象,现在讨伐孙权,似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