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军阀治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林毅带着01骑兵旅一路追着牛羊群,对科尔沁部展开了毁灭姓的扫荡,骑兵旅根本不缺补给。
粮草根本无需担心,只要追着蒙古人的牛羊群就行。
火药更是带了一大堆,骑炮团为什么有4000人?那是因为骑炮团的士兵也扮演着辎重部队的角色。
出来时火药、炮弹带满,用掉了,空出的运输能力就运抢到的补给品,之前抢到的牛羊马,则先弄回辽西的后勤站去。
辽东的牲畜比较缺,现在辽东开始大量移民,辽东的地域那么辽阔,有的片的地方可以放牧。
当然,辽东并不是用来发展畜牧业的,而是一个适合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地方,但那只是对土地的利用程度而言,在不目前这个生产还没落实下去的阶段,完全可以用考虑土地的程度率问题。
对科尔沁部的扫荡持续了五天左右,林毅砍掉了上万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林毅在扫荡中把骑兵营分成营级单位,十四个营撒了出去,分头扫荡。
和科尔沁部打了一场的林毅发现,蒙古人不仅战斗力不高,而且很虚弱,加上他们到处躲,整个骑兵旅一起出动显然疲于奔命。
分散成营级单位后,效率果然大大提高。
遇到小股的蒙古人,直接干掉。遇到大股蒙古人,就联络其他骑兵营,然后再进行剿灭。
对付蒙古人的套路也是越用越熟练。
先用火炮压制,确保其追击方的身份,再用火枪的射程耗死他们。蒙古人若是防备着点,还是能躲过去的。
但大部分蒙古人并不熟悉山东骑兵的这个套路,而且就算这是跑了一些人,那些牛羊跑不了。
没了牛羊,没了粮食,蒙古人的人口增长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林毅在扫荡科尔沁部的同时,其他四个骑兵旅也与其他蒙古部落遭遇了,各旅的战术都是一至相同的,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仅仅十多天时间,各旅就捷报频奏,如若据狂风般扫过蒙东。科尔沁部、内喀尔喀部、台吉乌克善、满珠习礼等蒙东部落,都遭到了第一师四个骑兵旅的扫荡。
一些蒙古部落并无意抵抗山东兵马,当今的蒙古已非昔曰的存在,山东军在辽东打得满清丢盔弃甲,而且被山东军灭族,蒙古人都是知道的。
一听到山东骑兵已经进入草原,又侦查到明军大规模从大同北上,各蒙古部落都意识到了不妙,纷纷跑去向山东军请降。
然而山东军一概不理,这些外族向来都是这样,力量弱小的时候就归附,一旦强大起来,就会露出狰狞的獠牙。
这次山东军要的是——扫荡!
全面的扫荡。
刘恒指挥着五个步兵营,以及卢象升的五万兵马,在大同北部形成一个竖线,然后一路向东推进,与向西的四个骑兵旅两面夹击。
步兵旅的声势可就比骑兵旅大得多了,而且还有卢象升的五万宣大兵马配合,不过杀敌效率却是不那么高。
毕竟是步兵,追不上那些疯跑的蒙古人,不过每个旅可以拼凑出三千名骑兵,追杀蒙古人还是有人手的。而但扫荡起来却是丝毫不慢,毕竟步兵旅也装备了马匹,跟上牛羊群就可以了。
蒙古人跑得了,牛羊跑不了。
没有了牛羊,他们就没有食物,人口也就无法增长。
斥候一旦发现牛羊群,步兵旅马上就会分出一个营或者一个团前去扫荡。
此时正是春末时节,牛羊群正在欢快的吃着遍地的青草,鸟儿也在草原上叽叽喳喳的跳跃飞舞,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丽,然而不速之客出现得却是那么的突然。
漠南东部,十多万明军一路横扫,装备了火炮和先进火枪的山东军扫荡蒙古人简直是轻而易举。
蒙古人的铠甲很少,力量又非常分散,而且战术已经过时了,现在的蒙古人已经是过气了。
常常一个营六百多人,便能够扫荡一个小部落,虽然无法全歼,但将蒙古人的牛羊抢过来却是轻松得很。
步兵虽然很难全歼那些蒙古人,但特点就是稳重,专业的辎重部队可以护送着俘虏的女人和牛羊撤往后方,那些逃散的蒙古人就算是神出鬼没的在后方乱窜,也造不成什么威胁。
辎重部队有炮有枪,虽然士兵战斗力不是很高,但对付蒙古人却是绰绰有余,在草原这样视野开阔的地形,蒙古人在远处出现时便能提早发现。
在后方乱窜的蒙古人大多都是被打散了,力量并不强,对山东军的后勤构不成什么威胁。
辎重部队和工兵部队则在后方,前面一路打,他们就在后面一路造棱堡和碉堡,棱堡的建造地点选在了山西西北部的呼和浩特地区。
西部就是河套平原,由土默特占据,山东军暂时还没往西打,而是先清理东部,也就是后世的内蒙古东部地区。
内蒙古东部靠近海洋,空气更湿润,降水量也更多,所以东部几乎没有什么沙漠地区,最多也就是一些小沙丘,上面的植被也较多。
例如后世的科尔沁沙地,这个年代还没出现。
辽代的科尔沁沙地仍然是土地肥沃、水量充沛的地区。辽王朝充分利用了这片土地设立了一些州县,科尔沁沙地上第一次出现了农田蔽野、道路纵横、城廓相望的景象。随着沙地区域开发面积的不断加大,大面积的沙化现象也开始出现,到了辽代晚期,科尔沁沙地沙化面积曰益扩大。
公元1089年,苏辙使辽时曾这样描述科尔沁沙地:奚田可耕凿,辽土直沙漠,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辽代200多年,是科尔沁沙地变化最大的时期,生态环境从森林草原、疏林草原、草甸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退化为疏林草原与草甸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个别地区出现流沙。到了金代,科尔沁沙地与唐代时相比面目全非,呈现植被破坏、流沙泛起、风沙蔽曰、行路艰难、人民离散的现象,生态环境出现疏林草原与干漠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金代可谓是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沙漠化最严重的时期。
13世纪以后,随着元、明王朝的建立,统治中心南移,科尔沁沙地基本上成为了蒙古族的活动区域,其经济活动是以游牧为主,大大地减轻了科尔沁沙地的压力,天然植被得到了恢复。到了17世纪初时,这里又变成了宜牧的优良草牧场。
后世鄂尔多斯西部一般都叫沙漠,而东部则是草原,沙漠化的地区叫沙地,而这个年代的鄂尔多斯东部基本上没什么沙地。
东部是一个比较适合放牧的地区,先拿下再说。
冲突每一天都在发生,无论是西进的骑兵旅还是东进的步兵旅,一个个蒙古部落攻破,许多蒙古人逃了出去。
然而向东能碰到山东军的骑兵旅,向西能碰到山东军的步兵旅。
当然,山东军两面夹击仅仅是战略上的行为,战术上根本不可能把两面围死,只要蒙古人聪明点不被咬上,要想跳出包夹圈还是很容易的。
但若是他们带着牛羊迁徙,那则难逃厄运。
前夕中的蒙古人目标太明显了,而且速度很慢。
蒙古人发现明军根本不理他们的投降,迁徙中被咬上,他们也不可能丢弃族人和牲畜,往往这时候,就是一场大战。
步兵旅的效率同样很高,平均每天能推进上百里,整个军队如同一个机器般各有分工的运转着。
东部的蒙古人遭到了灭顶之灾,当开战二十天后,骑兵旅与步兵旅汇聚在阴山山脉以西五百里外,两线已经歼灭、俘虏蒙古人三十一万人左右,逃掉的蒙古人在三分之一左右。
还有十万多蒙古人成了丧家之犬,骑着马在到处游荡。而有的部落则整个跑到了漠北,这些人跑得较早,因此逃过一劫。
有的去了漠北,的... -->>
林毅带着01骑兵旅一路追着牛羊群,对科尔沁部展开了毁灭姓的扫荡,骑兵旅根本不缺补给。
粮草根本无需担心,只要追着蒙古人的牛羊群就行。
火药更是带了一大堆,骑炮团为什么有4000人?那是因为骑炮团的士兵也扮演着辎重部队的角色。
出来时火药、炮弹带满,用掉了,空出的运输能力就运抢到的补给品,之前抢到的牛羊马,则先弄回辽西的后勤站去。
辽东的牲畜比较缺,现在辽东开始大量移民,辽东的地域那么辽阔,有的片的地方可以放牧。
当然,辽东并不是用来发展畜牧业的,而是一个适合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地方,但那只是对土地的利用程度而言,在不目前这个生产还没落实下去的阶段,完全可以用考虑土地的程度率问题。
对科尔沁部的扫荡持续了五天左右,林毅砍掉了上万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林毅在扫荡中把骑兵营分成营级单位,十四个营撒了出去,分头扫荡。
和科尔沁部打了一场的林毅发现,蒙古人不仅战斗力不高,而且很虚弱,加上他们到处躲,整个骑兵旅一起出动显然疲于奔命。
分散成营级单位后,效率果然大大提高。
遇到小股的蒙古人,直接干掉。遇到大股蒙古人,就联络其他骑兵营,然后再进行剿灭。
对付蒙古人的套路也是越用越熟练。
先用火炮压制,确保其追击方的身份,再用火枪的射程耗死他们。蒙古人若是防备着点,还是能躲过去的。
但大部分蒙古人并不熟悉山东骑兵的这个套路,而且就算这是跑了一些人,那些牛羊跑不了。
没了牛羊,没了粮食,蒙古人的人口增长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林毅在扫荡科尔沁部的同时,其他四个骑兵旅也与其他蒙古部落遭遇了,各旅的战术都是一至相同的,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仅仅十多天时间,各旅就捷报频奏,如若据狂风般扫过蒙东。科尔沁部、内喀尔喀部、台吉乌克善、满珠习礼等蒙东部落,都遭到了第一师四个骑兵旅的扫荡。
一些蒙古部落并无意抵抗山东兵马,当今的蒙古已非昔曰的存在,山东军在辽东打得满清丢盔弃甲,而且被山东军灭族,蒙古人都是知道的。
一听到山东骑兵已经进入草原,又侦查到明军大规模从大同北上,各蒙古部落都意识到了不妙,纷纷跑去向山东军请降。
然而山东军一概不理,这些外族向来都是这样,力量弱小的时候就归附,一旦强大起来,就会露出狰狞的獠牙。
这次山东军要的是——扫荡!
全面的扫荡。
刘恒指挥着五个步兵营,以及卢象升的五万兵马,在大同北部形成一个竖线,然后一路向东推进,与向西的四个骑兵旅两面夹击。
步兵旅的声势可就比骑兵旅大得多了,而且还有卢象升的五万宣大兵马配合,不过杀敌效率却是不那么高。
毕竟是步兵,追不上那些疯跑的蒙古人,不过每个旅可以拼凑出三千名骑兵,追杀蒙古人还是有人手的。而但扫荡起来却是丝毫不慢,毕竟步兵旅也装备了马匹,跟上牛羊群就可以了。
蒙古人跑得了,牛羊跑不了。
没有了牛羊,他们就没有食物,人口也就无法增长。
斥候一旦发现牛羊群,步兵旅马上就会分出一个营或者一个团前去扫荡。
此时正是春末时节,牛羊群正在欢快的吃着遍地的青草,鸟儿也在草原上叽叽喳喳的跳跃飞舞,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丽,然而不速之客出现得却是那么的突然。
漠南东部,十多万明军一路横扫,装备了火炮和先进火枪的山东军扫荡蒙古人简直是轻而易举。
蒙古人的铠甲很少,力量又非常分散,而且战术已经过时了,现在的蒙古人已经是过气了。
常常一个营六百多人,便能够扫荡一个小部落,虽然无法全歼,但将蒙古人的牛羊抢过来却是轻松得很。
步兵虽然很难全歼那些蒙古人,但特点就是稳重,专业的辎重部队可以护送着俘虏的女人和牛羊撤往后方,那些逃散的蒙古人就算是神出鬼没的在后方乱窜,也造不成什么威胁。
辎重部队有炮有枪,虽然士兵战斗力不是很高,但对付蒙古人却是绰绰有余,在草原这样视野开阔的地形,蒙古人在远处出现时便能提早发现。
在后方乱窜的蒙古人大多都是被打散了,力量并不强,对山东军的后勤构不成什么威胁。
辎重部队和工兵部队则在后方,前面一路打,他们就在后面一路造棱堡和碉堡,棱堡的建造地点选在了山西西北部的呼和浩特地区。
西部就是河套平原,由土默特占据,山东军暂时还没往西打,而是先清理东部,也就是后世的内蒙古东部地区。
内蒙古东部靠近海洋,空气更湿润,降水量也更多,所以东部几乎没有什么沙漠地区,最多也就是一些小沙丘,上面的植被也较多。
例如后世的科尔沁沙地,这个年代还没出现。
辽代的科尔沁沙地仍然是土地肥沃、水量充沛的地区。辽王朝充分利用了这片土地设立了一些州县,科尔沁沙地上第一次出现了农田蔽野、道路纵横、城廓相望的景象。随着沙地区域开发面积的不断加大,大面积的沙化现象也开始出现,到了辽代晚期,科尔沁沙地沙化面积曰益扩大。
公元1089年,苏辙使辽时曾这样描述科尔沁沙地:奚田可耕凿,辽土直沙漠,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辽代200多年,是科尔沁沙地变化最大的时期,生态环境从森林草原、疏林草原、草甸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退化为疏林草原与草甸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个别地区出现流沙。到了金代,科尔沁沙地与唐代时相比面目全非,呈现植被破坏、流沙泛起、风沙蔽曰、行路艰难、人民离散的现象,生态环境出现疏林草原与干漠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金代可谓是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沙漠化最严重的时期。
13世纪以后,随着元、明王朝的建立,统治中心南移,科尔沁沙地基本上成为了蒙古族的活动区域,其经济活动是以游牧为主,大大地减轻了科尔沁沙地的压力,天然植被得到了恢复。到了17世纪初时,这里又变成了宜牧的优良草牧场。
后世鄂尔多斯西部一般都叫沙漠,而东部则是草原,沙漠化的地区叫沙地,而这个年代的鄂尔多斯东部基本上没什么沙地。
东部是一个比较适合放牧的地区,先拿下再说。
冲突每一天都在发生,无论是西进的骑兵旅还是东进的步兵旅,一个个蒙古部落攻破,许多蒙古人逃了出去。
然而向东能碰到山东军的骑兵旅,向西能碰到山东军的步兵旅。
当然,山东军两面夹击仅仅是战略上的行为,战术上根本不可能把两面围死,只要蒙古人聪明点不被咬上,要想跳出包夹圈还是很容易的。
但若是他们带着牛羊迁徙,那则难逃厄运。
前夕中的蒙古人目标太明显了,而且速度很慢。
蒙古人发现明军根本不理他们的投降,迁徙中被咬上,他们也不可能丢弃族人和牲畜,往往这时候,就是一场大战。
步兵旅的效率同样很高,平均每天能推进上百里,整个军队如同一个机器般各有分工的运转着。
东部的蒙古人遭到了灭顶之灾,当开战二十天后,骑兵旅与步兵旅汇聚在阴山山脉以西五百里外,两线已经歼灭、俘虏蒙古人三十一万人左右,逃掉的蒙古人在三分之一左右。
还有十万多蒙古人成了丧家之犬,骑着马在到处游荡。而有的部落则整个跑到了漠北,这些人跑得较早,因此逃过一劫。
有的去了漠北,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