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zmzw.net,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收复河北,他之所以迟迟不收复河北,就是要把安禄山留下来,悬在大唐士民的头上,使他做一切事情都有安禄山造反这个借口,等他羽翼成熟了,他再来收拾河北。
现在南唐已经覆灭了,也就喻示着李庆安的羽翼已经成熟,对河北动手已是必然。
而河北的局势已经明朗化,安禄山和史思明变成了傀儡,一直潜伏在他们身后的势力终于走上前台,史思明的后台是回纥人,而安禄山的后台是契丹人,他们二人之所以能在汉人几乎被杀尽的情况下,依然维持强大的军队,粮食从哪里来,实际上就是契丹和回纥的供给。
从他们军队种族结构来看,汉人几乎没有了,史思明军队是以突厥及回纥人为主,而安禄山的军队就是契丹人和奚人,他们军队中的少数汉兵也沦为军奴,汉人军队都集中在李怀仙和他田承嗣的手中。
如果从民族的角度来看,他田承嗣无疑是和李庆安站在一线的,投降朝廷是他的必然归宿,这一点,田承嗣心知肚明。
但田承嗣并不想这样轻易投降李庆安,他要的是利益最大化,要看李庆安给他什么,李怀仙投降后得到了北平县公、右武卫大将军一职,那他田承嗣呢?他能得到什么?
这时,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有士兵在外面禀报:“大帅!巡逻哨兵抓到一名报信兵,是唐军派来送信。”
田承嗣一转身,他略略沉思片刻,便令道:“带他进来!”
片刻,唐军斥候周元被带进了屋子,周元躬身行了一礼,“唐军斥候营校尉周元参见田将军!”
田承嗣见此人还算懂礼,便微微点头,“你有什么信要给我?”
信已经在亲兵手中了,一名亲兵将信呈了上来,田承嗣接过信,眼睛顿时闪过一丝震惊,这竟然是李庆安给他的亲笔信。
‘赵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李庆安致魏博田秉嗣将军’, 田承嗣克制住内心的紧张,拆开了信。
‘魏博田将军阁下,河北之乱时至今日,已是胡马对中原的虎窥,回纥突厥借史思明南侵中原,契丹奚人借安禄山欲虎吞河北,饮马中原,将军何去何从?将军手下皆为汉家子弟,安愿为胡酋所驱,杀戮父母、淫辱姐妹?叹河北繁华,今日已是焦土,赤地千里,白骨露野,生灵涂炭,李庆安身为天下元帅,不容华夏江山沦陷胡虏铁蹄,欲引官军北上,驱逐鞑虏,重振大唐威仪,但不忍汉家相残,特劝将军回归大唐,封荫妻子,列大将军,切莫执迷不悟,否则将军非但性命难保,且打入奸佞另册,遗臭万年,望将军三思,李庆安敬上!又,今河北重事,保民为上。’
李庆安的来信,田承嗣足足看了三遍,揣摩里面每一个字的意思,他关心的是,李庆安将怎么封他,信中讲得很清楚了,封荫妻子,列大将军,荫妻子是爵位,大将军是职位,也就是说和李怀仙相仿。
田承嗣看了一眼送信的斥候,又问道:“周校尉还有什么口信要给我吗?”
“口信就是八个字,‘善待吾民,位过怀仙’,我不懂什么意思,请田将军自己理解。”
田承嗣点点头,吩咐左右,“带他下去,好好招待。”
周元被带下去了,田承嗣慢慢走到沙盘前,反复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只要他善待民众,他将来的位子就能超越李怀仙,但魏、博、贝三州近三十万汉民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并没有像蔡希德、李归仁那样虐杀他们,虽然民众日子苦一点,但绝对能活下去。
田承嗣又拿起信,看最后一句话,‘又,今河北重事,保民为上。’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是李庆安忘记了,添加在最后,但田承嗣知道,以李庆安的身份,他宁可重写,也不会忘记什么而添在最后,这明显是他故意添在最后,是一种暗示,暗示他做什么?和周元带的口信是同一个意思。
李庆安在暗示自己什么呢?
田承嗣目光紧紧盯住沙盘,这是他的头脑中如电光石火一般,猛地想起一件事,他重重一拍自己脑门,他明白了,五州逃民。
他前几天接到情报,大约有六万莫、瀛、深、冀、沧等五州的难民在易州遒县县令张巡的带领下向沧州方向逃亡,本来田承嗣很想打这六万难民的主意,但他担心会和史思明的军队发生冲突,所以他便忍下了。
原来李庆安是要他救这四州逃亡的难民,所以条件就是怀仙之上,田承嗣有些怦然心动了,李怀仙是被封为县公,如果自己在他之上,那就是国公了,即使不得国公,也会再加一个开府仪同三司或者少师尚书之类的头衔。
田承嗣知道,就算他投降,过几年后,李庆安一样会将他们慢慢贬下去,但替李庆安保住护民的名声,这又是另一个功劳了,他后半生的富贵可能就在这一举。
想到这,他心中也急了起来,他很担心史思明已经出兵,将这些汉民掳去献给回纥人了。
“来人!”
他一声喝令,立刻站出一名传令兵,“请大帅下令!”
“传我的命令,第一军和第二军立刻准备出发,我要亲自北上!”
.........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战争给了张巡等人一个空子,他们从白洋淀中出来,开始大规模组织民众逃难,这次逃难耗时两个月,无数的民众从胆怯到跟随,从绝望到希望,从孩童到老人,从一个人到六万人,浩浩荡荡的逃难队伍终于形成了,来自莫州、瀛州、深州、冀州和沧州的六万民众,他们终于意识到留在河北只有思路一条,求生的本能使他们最终战胜了对故土的眷恋,他们开始出发了,向沧州的大海边,他们相信朝廷会派船来接他们,他们出发了。
八月中旬,这支浩浩荡荡的逃难大军队伍终于抵达了清池县以东的白石镇,这里属于清池县,也是靠大海最近的一个小镇,再向前走,便数百里荒无人烟的滩涂地带了。
按照约定,逃难大军沿着浮水东进,接他们的数百艘大船将等候在浮水的入海处,这也是所有人的希望,但他们却不知道,一支两万人史思明军队已经杀到了八十里外。
..........
收复河北,他之所以迟迟不收复河北,就是要把安禄山留下来,悬在大唐士民的头上,使他做一切事情都有安禄山造反这个借口,等他羽翼成熟了,他再来收拾河北。
现在南唐已经覆灭了,也就喻示着李庆安的羽翼已经成熟,对河北动手已是必然。
而河北的局势已经明朗化,安禄山和史思明变成了傀儡,一直潜伏在他们身后的势力终于走上前台,史思明的后台是回纥人,而安禄山的后台是契丹人,他们二人之所以能在汉人几乎被杀尽的情况下,依然维持强大的军队,粮食从哪里来,实际上就是契丹和回纥的供给。
从他们军队种族结构来看,汉人几乎没有了,史思明军队是以突厥及回纥人为主,而安禄山的军队就是契丹人和奚人,他们军队中的少数汉兵也沦为军奴,汉人军队都集中在李怀仙和他田承嗣的手中。
如果从民族的角度来看,他田承嗣无疑是和李庆安站在一线的,投降朝廷是他的必然归宿,这一点,田承嗣心知肚明。
但田承嗣并不想这样轻易投降李庆安,他要的是利益最大化,要看李庆安给他什么,李怀仙投降后得到了北平县公、右武卫大将军一职,那他田承嗣呢?他能得到什么?
这时,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有士兵在外面禀报:“大帅!巡逻哨兵抓到一名报信兵,是唐军派来送信。”
田承嗣一转身,他略略沉思片刻,便令道:“带他进来!”
片刻,唐军斥候周元被带进了屋子,周元躬身行了一礼,“唐军斥候营校尉周元参见田将军!”
田承嗣见此人还算懂礼,便微微点头,“你有什么信要给我?”
信已经在亲兵手中了,一名亲兵将信呈了上来,田承嗣接过信,眼睛顿时闪过一丝震惊,这竟然是李庆安给他的亲笔信。
‘赵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李庆安致魏博田秉嗣将军’, 田承嗣克制住内心的紧张,拆开了信。
‘魏博田将军阁下,河北之乱时至今日,已是胡马对中原的虎窥,回纥突厥借史思明南侵中原,契丹奚人借安禄山欲虎吞河北,饮马中原,将军何去何从?将军手下皆为汉家子弟,安愿为胡酋所驱,杀戮父母、淫辱姐妹?叹河北繁华,今日已是焦土,赤地千里,白骨露野,生灵涂炭,李庆安身为天下元帅,不容华夏江山沦陷胡虏铁蹄,欲引官军北上,驱逐鞑虏,重振大唐威仪,但不忍汉家相残,特劝将军回归大唐,封荫妻子,列大将军,切莫执迷不悟,否则将军非但性命难保,且打入奸佞另册,遗臭万年,望将军三思,李庆安敬上!又,今河北重事,保民为上。’
李庆安的来信,田承嗣足足看了三遍,揣摩里面每一个字的意思,他关心的是,李庆安将怎么封他,信中讲得很清楚了,封荫妻子,列大将军,荫妻子是爵位,大将军是职位,也就是说和李怀仙相仿。
田承嗣看了一眼送信的斥候,又问道:“周校尉还有什么口信要给我吗?”
“口信就是八个字,‘善待吾民,位过怀仙’,我不懂什么意思,请田将军自己理解。”
田承嗣点点头,吩咐左右,“带他下去,好好招待。”
周元被带下去了,田承嗣慢慢走到沙盘前,反复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只要他善待民众,他将来的位子就能超越李怀仙,但魏、博、贝三州近三十万汉民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并没有像蔡希德、李归仁那样虐杀他们,虽然民众日子苦一点,但绝对能活下去。
田承嗣又拿起信,看最后一句话,‘又,今河北重事,保民为上。’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是李庆安忘记了,添加在最后,但田承嗣知道,以李庆安的身份,他宁可重写,也不会忘记什么而添在最后,这明显是他故意添在最后,是一种暗示,暗示他做什么?和周元带的口信是同一个意思。
李庆安在暗示自己什么呢?
田承嗣目光紧紧盯住沙盘,这是他的头脑中如电光石火一般,猛地想起一件事,他重重一拍自己脑门,他明白了,五州逃民。
他前几天接到情报,大约有六万莫、瀛、深、冀、沧等五州的难民在易州遒县县令张巡的带领下向沧州方向逃亡,本来田承嗣很想打这六万难民的主意,但他担心会和史思明的军队发生冲突,所以他便忍下了。
原来李庆安是要他救这四州逃亡的难民,所以条件就是怀仙之上,田承嗣有些怦然心动了,李怀仙是被封为县公,如果自己在他之上,那就是国公了,即使不得国公,也会再加一个开府仪同三司或者少师尚书之类的头衔。
田承嗣知道,就算他投降,过几年后,李庆安一样会将他们慢慢贬下去,但替李庆安保住护民的名声,这又是另一个功劳了,他后半生的富贵可能就在这一举。
想到这,他心中也急了起来,他很担心史思明已经出兵,将这些汉民掳去献给回纥人了。
“来人!”
他一声喝令,立刻站出一名传令兵,“请大帅下令!”
“传我的命令,第一军和第二军立刻准备出发,我要亲自北上!”
.........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战争给了张巡等人一个空子,他们从白洋淀中出来,开始大规模组织民众逃难,这次逃难耗时两个月,无数的民众从胆怯到跟随,从绝望到希望,从孩童到老人,从一个人到六万人,浩浩荡荡的逃难队伍终于形成了,来自莫州、瀛州、深州、冀州和沧州的六万民众,他们终于意识到留在河北只有思路一条,求生的本能使他们最终战胜了对故土的眷恋,他们开始出发了,向沧州的大海边,他们相信朝廷会派船来接他们,他们出发了。
八月中旬,这支浩浩荡荡的逃难大军队伍终于抵达了清池县以东的白石镇,这里属于清池县,也是靠大海最近的一个小镇,再向前走,便数百里荒无人烟的滩涂地带了。
按照约定,逃难大军沿着浮水东进,接他们的数百艘大船将等候在浮水的入海处,这也是所有人的希望,但他们却不知道,一支两万人史思明军队已经杀到了八十里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