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重回80当大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顾骜究竟在温哥华楼市赚到了多少钱,这笔帐外人恐怕很难算清楚。
从1982年年中,到1983年年底,18个月之内,温哥华的平均房价最终上涨了80%~90%。这个数据看起来还不是非常夸张。
但所谓的“平均”,其实是被很多持房观望、不管涨跌都不会卖的白人自住刚需给拉低了的。
哪怕一户白人小市民家的破房子,从4万美元涨到了10万美元,因为他家只有这一套,自己要住,也不打算离开温哥华,那就捏着“被涨价”呗。
相比之下,这一年半里,实际成交过手的那部分活性盘的房价,平均涨幅达到了150%以上——如前所述,顾骜和霍少,不仅利用了房价本身的平均上扬,还利用了白人和华人在“什么是好房子”这个问题上,价值观的分歧,又牟利了一大笔。
比如白人觉得有地铁的房子治安差,华人觉得有地铁的房子是好房子,方便。
白人觉得市中心不够幽静,鱼龙混杂,华人却沿用香江的思维惯性,觉得越“繁华”的地段就该越贵。至于觉得让黑人来得太方便、治安不好,可以靠起超高层豪华公寓、并配以高质量的门禁制度和保安来解决。
黄白价值观差异,至少能形成三成的价值洼地空间,也就把顾骜的实际买卖盘比价,进一步从180%拉到了260%。
82年6月进场时,顾骜本金2亿、40%杠杆率贷款3亿美金。加上霍少那边本/贷总额3亿美金。
这8个亿,在一年半后,变成了21亿美金,收获极为喜人。到83年11月底为止,这21亿有11亿已经套现,还有10亿要到84年春节档才能收9亿,最后1亿尾盘要多滞销一会儿。
进一步按照投资分配比例,顾骜的那2+3变成了13亿,霍氏的3亿变成了8亿。
另外,顾骜要刨除掉融资成本,也就是一年半的利息。加上其他财务成本、隐性的做局利息、结交权贵确保美阿等国制造“黑天鹅”的步骤同步。
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1个亿美金的开支还是有的,光利息就占了一半多了。
清偿贷款后,顾骜当初投入的2亿美元资本金,就变成了5亿现金加4亿应收账款的期权,净赚7亿。
160%的涨幅,能做出3倍的利润,毫无疑问是因为顾骜大胆使用了杠杆炒作,只有40%的本金率。
另外,顾骜对孔尚忠的阻击,对于本次炒作盈利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如果不把孔尚忠打掉,顾骜和霍氏最后收到的就不会是21亿美金总额,而是15亿。
毕竟多了一个口子和选项,分流恐慌性的外逃人群,那么大家出高价的念头就会被极大遏制。而多出来的这一部分,都是纯利润。
可以说,顾骜是在为了自己而干死孔尚忠,把自己的纯利润从3亿变成7亿。
顺便也为国家做了贡献。另一个时空,84前后被吓出去的香江人大约有5万多户,20多万人。
现在被顾骜的布局硬生生压到了2万户左右,把三分之二原拟移民的有钱人都留了下来。(因为头号拟出逃地房价被炒得太高,钱不够多的人就逃不起了,冷静下来之后就会发现大陆对香江也不错,就不想跑了)
根据后来统计,跑掉的2万精英劳动力,主要是炒手类的金融业从业者,还有些害怕大陆法系后无用武之地的律师。这些人跑了就跑了吧,大陆也不需要他们。
而更多的技术人才、艺术创作人才、医生之类原本可跑可不跑的有用之才,大多留了下来。
后来,温哥华的城市历史也彻底改变了,即使到了21世纪,那里也没有承接到好莱坞转移出来的“低附加值落后产能”,任由罗品新市长如何上窜下跳招商引资都没用。因为历史上本该来温哥华的香江传媒精英,压根儿都没来。
好莱坞淘汰的低端产能,转移到各处去的都有,还有相当一部分居然转移到了大洋彼岸的兰亭影城,只因那里有千丝万缕的业务联系、基础设施和廉价又能胜任的人才团队。
当然这都是至少十几年后的后话了。
……
回香江的前一夜,顾骜在华生顿的寓所里,百无聊赖,就一个人把上面的账都算了个清楚。
得到结论的时候,他内心也是颇为感慨的。
似乎,他偶尔神来之笔、靠操控国际大势炒东西赚钱,收益都能是他同期勤勤恳恳搞实业的三到四倍。
比如三年前,他的电子实业总收益才两千万美元的时候,因为两伊战争和石油期货,就赚了七八千万。
三年之后,他的电子实业扩张了十倍规模,历年电子业总收益总算有个两亿了,结果利用香江-温哥华的历史大势,一赚就是七亿,又是三倍半。
虚拟经济总是比实业来钱快三四倍呐,太伤士气了。>
顾骜究竟在温哥华楼市赚到了多少钱,这笔帐外人恐怕很难算清楚。
从1982年年中,到1983年年底,18个月之内,温哥华的平均房价最终上涨了80%~90%。这个数据看起来还不是非常夸张。
但所谓的“平均”,其实是被很多持房观望、不管涨跌都不会卖的白人自住刚需给拉低了的。
哪怕一户白人小市民家的破房子,从4万美元涨到了10万美元,因为他家只有这一套,自己要住,也不打算离开温哥华,那就捏着“被涨价”呗。
相比之下,这一年半里,实际成交过手的那部分活性盘的房价,平均涨幅达到了150%以上——如前所述,顾骜和霍少,不仅利用了房价本身的平均上扬,还利用了白人和华人在“什么是好房子”这个问题上,价值观的分歧,又牟利了一大笔。
比如白人觉得有地铁的房子治安差,华人觉得有地铁的房子是好房子,方便。
白人觉得市中心不够幽静,鱼龙混杂,华人却沿用香江的思维惯性,觉得越“繁华”的地段就该越贵。至于觉得让黑人来得太方便、治安不好,可以靠起超高层豪华公寓、并配以高质量的门禁制度和保安来解决。
黄白价值观差异,至少能形成三成的价值洼地空间,也就把顾骜的实际买卖盘比价,进一步从180%拉到了260%。
82年6月进场时,顾骜本金2亿、40%杠杆率贷款3亿美金。加上霍少那边本/贷总额3亿美金。
这8个亿,在一年半后,变成了21亿美金,收获极为喜人。到83年11月底为止,这21亿有11亿已经套现,还有10亿要到84年春节档才能收9亿,最后1亿尾盘要多滞销一会儿。
进一步按照投资分配比例,顾骜的那2+3变成了13亿,霍氏的3亿变成了8亿。
另外,顾骜要刨除掉融资成本,也就是一年半的利息。加上其他财务成本、隐性的做局利息、结交权贵确保美阿等国制造“黑天鹅”的步骤同步。
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1个亿美金的开支还是有的,光利息就占了一半多了。
清偿贷款后,顾骜当初投入的2亿美元资本金,就变成了5亿现金加4亿应收账款的期权,净赚7亿。
160%的涨幅,能做出3倍的利润,毫无疑问是因为顾骜大胆使用了杠杆炒作,只有40%的本金率。
另外,顾骜对孔尚忠的阻击,对于本次炒作盈利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如果不把孔尚忠打掉,顾骜和霍氏最后收到的就不会是21亿美金总额,而是15亿。
毕竟多了一个口子和选项,分流恐慌性的外逃人群,那么大家出高价的念头就会被极大遏制。而多出来的这一部分,都是纯利润。
可以说,顾骜是在为了自己而干死孔尚忠,把自己的纯利润从3亿变成7亿。
顺便也为国家做了贡献。另一个时空,84前后被吓出去的香江人大约有5万多户,20多万人。
现在被顾骜的布局硬生生压到了2万户左右,把三分之二原拟移民的有钱人都留了下来。(因为头号拟出逃地房价被炒得太高,钱不够多的人就逃不起了,冷静下来之后就会发现大陆对香江也不错,就不想跑了)
根据后来统计,跑掉的2万精英劳动力,主要是炒手类的金融业从业者,还有些害怕大陆法系后无用武之地的律师。这些人跑了就跑了吧,大陆也不需要他们。
而更多的技术人才、艺术创作人才、医生之类原本可跑可不跑的有用之才,大多留了下来。
后来,温哥华的城市历史也彻底改变了,即使到了21世纪,那里也没有承接到好莱坞转移出来的“低附加值落后产能”,任由罗品新市长如何上窜下跳招商引资都没用。因为历史上本该来温哥华的香江传媒精英,压根儿都没来。
好莱坞淘汰的低端产能,转移到各处去的都有,还有相当一部分居然转移到了大洋彼岸的兰亭影城,只因那里有千丝万缕的业务联系、基础设施和廉价又能胜任的人才团队。
当然这都是至少十几年后的后话了。
……
回香江的前一夜,顾骜在华生顿的寓所里,百无聊赖,就一个人把上面的账都算了个清楚。
得到结论的时候,他内心也是颇为感慨的。
似乎,他偶尔神来之笔、靠操控国际大势炒东西赚钱,收益都能是他同期勤勤恳恳搞实业的三到四倍。
比如三年前,他的电子实业总收益才两千万美元的时候,因为两伊战争和石油期货,就赚了七八千万。
三年之后,他的电子实业扩张了十倍规模,历年电子业总收益总算有个两亿了,结果利用香江-温哥华的历史大势,一赚就是七亿,又是三倍半。
虚拟经济总是比实业来钱快三四倍呐,太伤士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