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政令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皇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84章政令
这下子余下的难民有安置的地方了,剩下的二万多近三万的难民都迁移到罗峰镇挖矿了。罗峰镇人口猛增,这罗峰镇自然不能够继续叫罗峰镇了,不用赵禳想起,已经有人请求罗峰镇改为罗峰县了。
赵禳乃请旨设县,不过不是叫罗峰县,而是命名为招远,取自‘招远者,招携怀远义也’的意思。用白话文来说,就是招纳来自远方的难民。
不过等圣旨下来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罗峰镇自然不能够继续以原来的情况管理了。赵禳对罗峰镇实行军管,呼延灼带领本部先登营兵马到罗峰镇驻扎,钱彦远担任权知矿运安置勾当,临时管理矿区和安置难民。
刚刚颁下任命,赵禳就得和前来益都城的沂州大户谈分期付款的事情了。在个时候很少出现分期付款的情况,就算有也是国与国之间。毕竟信息不发达,万一人走了,预支的找谁那里找欠款的要钱啊?人可不比国家呢!
同时这次沂州派了七名大户,都是沂州赫赫有名的大地主人家,土地最多的达到七万亩,就连他祖屋所在的那镇,都以其家姓而命名。不过难处不仅仅是这些……
“不能够一次支付?”作为这些人当中最大的地主胡夫臣一听赵禳的话,立刻站出来。“王爷,那些田地虽然说我们有趁天灾[***]的时候买下来,但都是白纸黑字,双方心甘情愿的,你怎么想拿出一点点小钱就拿下来呢?至于曰后的,谁知道呢!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安抚使呢?”
其他六名大户都附和,其实他们都有小心思,那就是看出京东东路没有多少钱,这才会集体去抛售田地。如此一来看似退让了,实际上是以进为退。
赵禳怎么可能没有对此回过味来呢?这也就是第二个,可以说是这次会谈最大的难处。
“六十万贯!只要你们答应下来,三年内你们可以得到这一笔钱!至于能不能兑现,相信你们应该知道最新一期的青州邸报了吧?最少一百六十万两的金矿,还没有附带周围随时可能出现的小矿脉。至于说逃跑,偌大的大宋朝,难道还逃跑得了吗?难道你们还怕继任的人敢无视本王吗?”赵禳抛出他的第一个筹码,不过他并不认为问题会那么容易解决。
胡夫臣这次没有出头了,而是打了一个眼色。一个最忠实的狗腿子出现了,大声嚷嚷道:“王爷,你这话是有道理!不过给出的这价钱可就不厚道了,这足足十八万亩田地啊!平均每亩可以出产一石半计算,一年后可以产出二十七万石粮食呢!”
另外一名大地主插口道:“可不是,按照现在五百文钱一石的价格计算,这可是相当于十三万五千贯钱呢!按照我们三成的租税缴收,一年就有四万多贯钱呢!如此计算下来,三年我们不过是多得七万贯钱不够而已!这利息短小得很!”
实际上这名大户偷换了概念,首先是目前粮食是五百钱一石,但那是因为大灾后粮食还没有回落下来造成的,一旦夏收出现,粮食立刻就会落到三百钱左右。秋收后,粮食会下降到二百六七十钱。而且这不过是零售价,商人来收购的粮食价格一般比零售价低二成左右。实际卖出去,一石粮食不过是二百钱上下。
也就是说一年下来,大户们得到的钱实际上要缩水一半。
赵禳知道看得出这些大户的小把戏了,不过他懒得和他们斤斤计较,现在如果和这些大户扯这些,扯上三天三夜都扯不完。毕竟说到粮食有的可以说,那里的米好一点,什么今年旱灾后浇水少一些,米质差一些的,这价钱又不同了。
赵禳直接抛出第二个筹码。“本王知道你们在暗地里都叫本王怪王爷,因为本王做事从来都是不按照常人的思想去做。本王不在乎你们怎么想,本王只是告诉你们,本王最不喜欢扯皮。这是本王准备颁布的政令,你们可以看看!”
说着一名书吏走出来,手上捧着不得不说的七份文书,发到每一名大地主面前。大地主们打开文书仔细一看,登时脸都绿了。
《义仓粮令》
《屯粮禁商令》
前者是今后三年内,沂州每年征调每亩田地两成粮食放在义仓内,好在出现灾荒后有足够的粮食赈灾。
这道政令是好的,问题是两成粮食!本来大地主的佃户每年都会征调三成租税了,再加上这两成。那些佃户还不造反?
偏偏他们还没有阻止的办法,因为文书里面说得很明白。这粮食不是朝廷征收的税项,而是用于义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粮食衙门无权在无灾荒的情况下调用,但可以支付钱银,以市价购买,后用于他处。
偏偏赵禳还来了一句,只限于沂州地区试行。
这不是逼他们的佃户到其他州县去吗?
后者《屯粮禁商令》更加叫大地主们痛恨。这个《屯粮禁商令》大致上就是说,三年大旱三年大涝,既然出了旱灾,过不了几年怕要出现涝灾了。为了防止黑心商人囤积粮食,今后各商家储存的粮食不得超过一万石,各家各户存储粮食不得高于八千石。一经发现违规,视情况罚款若干,并把超过的粮食收缴到当地官府。
为了防止有不法商人把粮食外屯,同时外地商人扰乱市场。从法令颁布开始,沂州粮食不得外运。
粮食不能够外运,也就是限制在沂州一地内,沂州本来就不是一个可以自然消耗所有粮食的州郡,一旦这两个政令出现,立刻就会把粮价压低到一个叫所有大户都不能够接受的程度上。
第184章政令
这下子余下的难民有安置的地方了,剩下的二万多近三万的难民都迁移到罗峰镇挖矿了。罗峰镇人口猛增,这罗峰镇自然不能够继续叫罗峰镇了,不用赵禳想起,已经有人请求罗峰镇改为罗峰县了。
赵禳乃请旨设县,不过不是叫罗峰县,而是命名为招远,取自‘招远者,招携怀远义也’的意思。用白话文来说,就是招纳来自远方的难民。
不过等圣旨下来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罗峰镇自然不能够继续以原来的情况管理了。赵禳对罗峰镇实行军管,呼延灼带领本部先登营兵马到罗峰镇驻扎,钱彦远担任权知矿运安置勾当,临时管理矿区和安置难民。
刚刚颁下任命,赵禳就得和前来益都城的沂州大户谈分期付款的事情了。在个时候很少出现分期付款的情况,就算有也是国与国之间。毕竟信息不发达,万一人走了,预支的找谁那里找欠款的要钱啊?人可不比国家呢!
同时这次沂州派了七名大户,都是沂州赫赫有名的大地主人家,土地最多的达到七万亩,就连他祖屋所在的那镇,都以其家姓而命名。不过难处不仅仅是这些……
“不能够一次支付?”作为这些人当中最大的地主胡夫臣一听赵禳的话,立刻站出来。“王爷,那些田地虽然说我们有趁天灾[***]的时候买下来,但都是白纸黑字,双方心甘情愿的,你怎么想拿出一点点小钱就拿下来呢?至于曰后的,谁知道呢!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安抚使呢?”
其他六名大户都附和,其实他们都有小心思,那就是看出京东东路没有多少钱,这才会集体去抛售田地。如此一来看似退让了,实际上是以进为退。
赵禳怎么可能没有对此回过味来呢?这也就是第二个,可以说是这次会谈最大的难处。
“六十万贯!只要你们答应下来,三年内你们可以得到这一笔钱!至于能不能兑现,相信你们应该知道最新一期的青州邸报了吧?最少一百六十万两的金矿,还没有附带周围随时可能出现的小矿脉。至于说逃跑,偌大的大宋朝,难道还逃跑得了吗?难道你们还怕继任的人敢无视本王吗?”赵禳抛出他的第一个筹码,不过他并不认为问题会那么容易解决。
胡夫臣这次没有出头了,而是打了一个眼色。一个最忠实的狗腿子出现了,大声嚷嚷道:“王爷,你这话是有道理!不过给出的这价钱可就不厚道了,这足足十八万亩田地啊!平均每亩可以出产一石半计算,一年后可以产出二十七万石粮食呢!”
另外一名大地主插口道:“可不是,按照现在五百文钱一石的价格计算,这可是相当于十三万五千贯钱呢!按照我们三成的租税缴收,一年就有四万多贯钱呢!如此计算下来,三年我们不过是多得七万贯钱不够而已!这利息短小得很!”
实际上这名大户偷换了概念,首先是目前粮食是五百钱一石,但那是因为大灾后粮食还没有回落下来造成的,一旦夏收出现,粮食立刻就会落到三百钱左右。秋收后,粮食会下降到二百六七十钱。而且这不过是零售价,商人来收购的粮食价格一般比零售价低二成左右。实际卖出去,一石粮食不过是二百钱上下。
也就是说一年下来,大户们得到的钱实际上要缩水一半。
赵禳知道看得出这些大户的小把戏了,不过他懒得和他们斤斤计较,现在如果和这些大户扯这些,扯上三天三夜都扯不完。毕竟说到粮食有的可以说,那里的米好一点,什么今年旱灾后浇水少一些,米质差一些的,这价钱又不同了。
赵禳直接抛出第二个筹码。“本王知道你们在暗地里都叫本王怪王爷,因为本王做事从来都是不按照常人的思想去做。本王不在乎你们怎么想,本王只是告诉你们,本王最不喜欢扯皮。这是本王准备颁布的政令,你们可以看看!”
说着一名书吏走出来,手上捧着不得不说的七份文书,发到每一名大地主面前。大地主们打开文书仔细一看,登时脸都绿了。
《义仓粮令》
《屯粮禁商令》
前者是今后三年内,沂州每年征调每亩田地两成粮食放在义仓内,好在出现灾荒后有足够的粮食赈灾。
这道政令是好的,问题是两成粮食!本来大地主的佃户每年都会征调三成租税了,再加上这两成。那些佃户还不造反?
偏偏他们还没有阻止的办法,因为文书里面说得很明白。这粮食不是朝廷征收的税项,而是用于义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粮食衙门无权在无灾荒的情况下调用,但可以支付钱银,以市价购买,后用于他处。
偏偏赵禳还来了一句,只限于沂州地区试行。
这不是逼他们的佃户到其他州县去吗?
后者《屯粮禁商令》更加叫大地主们痛恨。这个《屯粮禁商令》大致上就是说,三年大旱三年大涝,既然出了旱灾,过不了几年怕要出现涝灾了。为了防止黑心商人囤积粮食,今后各商家储存的粮食不得超过一万石,各家各户存储粮食不得高于八千石。一经发现违规,视情况罚款若干,并把超过的粮食收缴到当地官府。
为了防止有不法商人把粮食外屯,同时外地商人扰乱市场。从法令颁布开始,沂州粮食不得外运。
粮食不能够外运,也就是限制在沂州一地内,沂州本来就不是一个可以自然消耗所有粮食的州郡,一旦这两个政令出现,立刻就会把粮价压低到一个叫所有大户都不能够接受的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