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覆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袁本初果然还是有胆气的,在兵败之余居然又拿出了三分之一尚有完整建制的兵力让张颌乘夜直扑平原城,这让公孙瓒和田楷再无余地可言……他们明明打了一个前所未有大胜仗,却只能领着五千得胜之兵狼狈败逃。
这事情看起来滑稽,但不逃却是不行的,因为平原城作为平原国的都城,不仅是直接面对西面袁绍部队的核心防御城市,更是南侧黄河防线的后勤大本营,也是整个平原国的政治大本营,这个城市的倒戈将直接促使黄河防线解体与整个平原国的易手。
此时不走,一旦没有后勤保障的四五千骑兵被堵在那座城里,恐怕等待他们的就是全军覆没这种可怕结局。
甚至再往大里说,往后面想,平原国如此轻易易手,无疑将会在袁绍立即掌握整个青州之余,然后进一步在河北乱局中获得绝对的战略优势。
毕竟经此一事,已经惨败了一次的韩馥,身为袁氏故吏,很可能会彻底动摇也说不定,而公孙瓒也再无任何战略倚仗可言——渤海与平原之间其实没有任何险要可守,而以一郡之力对抗握有十五个大郡国的袁绍,怎么看都没有太大希望。
更何况,这一次战役的奇葩结果清楚的告诉天下所有人,大争之世中群雄并立,一时间多少豪杰纷纷拔刀而起,图雄争霸。但是,只依仗着武力的人,最多只能骄横一时。而想要成为真正争一争那个不可言说位置的人,除了必要的武力外,还必须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完备政治集团、没必要很高大但却一定要展示出来的政治纲领,外加一定的行政能力。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乱世中给予所有人恢复旧秩序,或者建立新秩序的希望。
某种意义上而言,公孙瓒一路北走,却是渐渐醒悟了公孙珣当日为何一定要讨董了,因为和袁绍比,公孙氏实在是欠缺的太多了:
袁本初四世三公的身份本身就代表了一定的政治承诺,就意味着某些政治纲领,支持他就是支持回到那个世族共治、豪强自享的时代,他本身就对世族、豪强这两个大汉朝的核心阶层拥有着绝对的号召力。
而公孙珣如果不能讨董功成,仅凭他边郡世家外加半个士人的身份,可以攻城略地,但有怎么可以在未央宫前发表自己的政治纲领呢?
有些东西,公孙瓒作为公孙珣的族兄,作为公孙大娘的侄子,不是没有隐约的感触;有些言论,他在辽西也不是没有耳濡目染……但是,如果没有今天这一次大胜或大败的话,他可能永远不愿意思考这些。
“伯圭。”
篝火畔,就在公孙瓒恍惚失神之际,田楷却是扶刀而来,无奈相询。“南皮(渤海郡治)在前,你到底有什么打算?”
“公直……”公孙瓒心中了然,倒也干脆直接。“事到如今,你也无须瞒我,你是否也有打算?”
“不是我有打算,而是这数千幽州子弟皆有打算。”田楷有些颓丧的坐下身来答道。“你须知道,当日我替你在乡中募兵,之所以能拉来这么多人,并非是因为你我在辽西如何,而是因为卫将军不需要这么多兵……剩下的幽州子弟想建功立业,却无处可去,才随我们我们过来。”
“我知道。”公孙瓒幽幽叹道,却并不多说什么。
话说,公孙瓒此时确实是有所醒悟的,当日公孙珣西征,每郡只征召了一部突骑千人,结果坐拥大半个幽州,却只招了七千汉骑,四千乌桓轻骑,公孙瓒当时还笑对方坐拥宝山而不知,所以后来他趁机让田楷替他一口气招募了五千骑,并洋洋自得,以为得计。
然而现在看来,公孙珣那种按照根据人口、郡国组建的成建制部队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一人死一人补,正如有源之水,有根之木。而公孙瓒的五千骑,前期看起来并不差多少,但是五千骑来到冀州后,死一人少一人,宛如无根之水不说,更要命的是,他根本没考虑到养兵的经济压力,因为他在平原、渤海,该有的步卒、戍卫部队依然没少,这五千骑兵是平白多出来的……所以回头想想,为了养这五千突骑,也确实有些过于消耗渤海与平原了。
某种意义上而言,虽然公孙方是个腐儒,公孙犊是个混蛋,但二者能够轻易获得城中那些平原本地人支持,总归是公孙瓒在彼处不得人心的缘故,
当然,以公孙伯圭的性格,即便是心里有些醒悟,这些话也不会说出口的。
而同样是考虑到对方的性格,田楷欲言又止。
“到底有多少人想回幽州?”公孙瓒收过心来,主动捅破了窗户纸。
“都想回幽州!”田楷无奈摇头。“军中有不少人是见识的幽州本地世家子弟、良家子,一人说出来,一队就都明白局势了,但大家也都感激伯圭你之前的恩养、赏赐,也都觉的你领兵打仗极佳,所以还是想让你带着他们一起回去……”
公孙瓒缓缓颔首,却又悠悠叹气——颔首是因为士卒此时依然愿意服他,他还是很感激的;叹气却是因为他实在是不甘心。
但此时不甘心还能如何呢?
“渤海守不住。”隔了半晌,篝火畔,公孙瓒方才在身旁众人的期待中略显别扭的开口言道。“我也不会让幽州子弟随我浪送性命,而且前日一战,我多少也出了一口怨气,让天下人知道了我公孙瓒的名声……此时回幽州不是不行。”
众人纷纷释然。
“但我有两个条件,希望公直去一趟昌平替我说明……”公孙瓒继续扭捏言道。“其一,我怎么说也是堂堂一郡太守,又有五千骑,所以我回幽州只从文琪,不从文典(公孙范),这件事需要文琪那里从长安给我一个正经的说法;其二,我的五千兵马不能分拆,而且要有一个正式的驻扎之地……若是许我这两条,我便回南皮搬了渤海的武库、钱库、粮草去那个地方屯驻,替文琪守一守幽州,否则诸位自领幽州子弟回去,我领我的百余义从死在渤海算了!也算是尽一任太守的守土之责!”
“只要能回去,这有什么?”田楷只当是对方面子上抹不开,自然不以为然。“伯圭本是卫将军最亲近的弟兄,又如此能战,依我看,昌平吕长史处,长安卫将军处,必然会痛快答应……至于说地方,河间北面的易京不正好吗?一面有易水做屏障,一面背靠幽州,而且那地方还卡在文典身前,天然为幽州东面屏障,咱们把渤海的库存移过去,再把当地百姓组织起来军屯……”
话到此处,田楷忽然醒悟,这恐怕就是公孙瓒打得如意算盘了——他就是想去易县,进可保持半独立姿态,退可以回到幽州腹地,而且真要是等到袁绍和公孙珣在河北全面对峙,以这个位置而言,很可能会取代公孙范成为最东侧的方面之任。
一念至此,田楷忍不住瞅了眼一旁一直没说话的关靖关士起,不用说,这一定是这二人之前仔细商量后的说法了。
关靖见状倒也不做遮掩,而是干脆起身:“田都尉,你与我家主公、卫将军、荡寇将军(公孙范)、宁朔将军(公孙越),曾经同堂为吏,更是右将军(赵苞)故吏,这件事情只有你适合去说,反正此事之后你也该去长安谒见一次卫将军才对……”
田楷缓缓颔首,因为哪怕公孙瓒的小心思如此明显,他还是想不到公孙珣有任何拒绝的理由,而且他也确实该去一趟长安了:“事不宜迟,我即刻轻骑去范阳、昌平,若可能,亲自去一趟长安去谒见卫将军……你们在南皮做好准备,若袁军来势汹汹,不妨先自行往易京立寨。”
公孙瓒和关靖齐齐松了一口气。
话说,公孙珣当然没有理由拒绝公孙瓒——这倒不是说他想惯着自己这个族兄,而是说等他腾出手来有一万个法子将那五千突骑拿到手。
再说了,终究是少年时同屋而眠的族兄,又答应了亲娘,既然这厮活着从袁绍手底下回来了,那总不能真偷偷摸摸剁了吧?
平心而论,公孙度那种事情,做了一次公孙珣就已经后悔了,那真不是一个政治家该做的事情。
但认可了昌平飞马来报的方案同时,公孙珣却也不得不承认,公孙瓒还是给自己惹下了天大的麻烦——这厮仗打的是漂亮,可从战略角度而言,崩溃的也太快了些。<... -->>
袁本初果然还是有胆气的,在兵败之余居然又拿出了三分之一尚有完整建制的兵力让张颌乘夜直扑平原城,这让公孙瓒和田楷再无余地可言……他们明明打了一个前所未有大胜仗,却只能领着五千得胜之兵狼狈败逃。
这事情看起来滑稽,但不逃却是不行的,因为平原城作为平原国的都城,不仅是直接面对西面袁绍部队的核心防御城市,更是南侧黄河防线的后勤大本营,也是整个平原国的政治大本营,这个城市的倒戈将直接促使黄河防线解体与整个平原国的易手。
此时不走,一旦没有后勤保障的四五千骑兵被堵在那座城里,恐怕等待他们的就是全军覆没这种可怕结局。
甚至再往大里说,往后面想,平原国如此轻易易手,无疑将会在袁绍立即掌握整个青州之余,然后进一步在河北乱局中获得绝对的战略优势。
毕竟经此一事,已经惨败了一次的韩馥,身为袁氏故吏,很可能会彻底动摇也说不定,而公孙瓒也再无任何战略倚仗可言——渤海与平原之间其实没有任何险要可守,而以一郡之力对抗握有十五个大郡国的袁绍,怎么看都没有太大希望。
更何况,这一次战役的奇葩结果清楚的告诉天下所有人,大争之世中群雄并立,一时间多少豪杰纷纷拔刀而起,图雄争霸。但是,只依仗着武力的人,最多只能骄横一时。而想要成为真正争一争那个不可言说位置的人,除了必要的武力外,还必须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完备政治集团、没必要很高大但却一定要展示出来的政治纲领,外加一定的行政能力。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乱世中给予所有人恢复旧秩序,或者建立新秩序的希望。
某种意义上而言,公孙瓒一路北走,却是渐渐醒悟了公孙珣当日为何一定要讨董了,因为和袁绍比,公孙氏实在是欠缺的太多了:
袁本初四世三公的身份本身就代表了一定的政治承诺,就意味着某些政治纲领,支持他就是支持回到那个世族共治、豪强自享的时代,他本身就对世族、豪强这两个大汉朝的核心阶层拥有着绝对的号召力。
而公孙珣如果不能讨董功成,仅凭他边郡世家外加半个士人的身份,可以攻城略地,但有怎么可以在未央宫前发表自己的政治纲领呢?
有些东西,公孙瓒作为公孙珣的族兄,作为公孙大娘的侄子,不是没有隐约的感触;有些言论,他在辽西也不是没有耳濡目染……但是,如果没有今天这一次大胜或大败的话,他可能永远不愿意思考这些。
“伯圭。”
篝火畔,就在公孙瓒恍惚失神之际,田楷却是扶刀而来,无奈相询。“南皮(渤海郡治)在前,你到底有什么打算?”
“公直……”公孙瓒心中了然,倒也干脆直接。“事到如今,你也无须瞒我,你是否也有打算?”
“不是我有打算,而是这数千幽州子弟皆有打算。”田楷有些颓丧的坐下身来答道。“你须知道,当日我替你在乡中募兵,之所以能拉来这么多人,并非是因为你我在辽西如何,而是因为卫将军不需要这么多兵……剩下的幽州子弟想建功立业,却无处可去,才随我们我们过来。”
“我知道。”公孙瓒幽幽叹道,却并不多说什么。
话说,公孙瓒此时确实是有所醒悟的,当日公孙珣西征,每郡只征召了一部突骑千人,结果坐拥大半个幽州,却只招了七千汉骑,四千乌桓轻骑,公孙瓒当时还笑对方坐拥宝山而不知,所以后来他趁机让田楷替他一口气招募了五千骑,并洋洋自得,以为得计。
然而现在看来,公孙珣那种按照根据人口、郡国组建的成建制部队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一人死一人补,正如有源之水,有根之木。而公孙瓒的五千骑,前期看起来并不差多少,但是五千骑来到冀州后,死一人少一人,宛如无根之水不说,更要命的是,他根本没考虑到养兵的经济压力,因为他在平原、渤海,该有的步卒、戍卫部队依然没少,这五千骑兵是平白多出来的……所以回头想想,为了养这五千突骑,也确实有些过于消耗渤海与平原了。
某种意义上而言,虽然公孙方是个腐儒,公孙犊是个混蛋,但二者能够轻易获得城中那些平原本地人支持,总归是公孙瓒在彼处不得人心的缘故,
当然,以公孙伯圭的性格,即便是心里有些醒悟,这些话也不会说出口的。
而同样是考虑到对方的性格,田楷欲言又止。
“到底有多少人想回幽州?”公孙瓒收过心来,主动捅破了窗户纸。
“都想回幽州!”田楷无奈摇头。“军中有不少人是见识的幽州本地世家子弟、良家子,一人说出来,一队就都明白局势了,但大家也都感激伯圭你之前的恩养、赏赐,也都觉的你领兵打仗极佳,所以还是想让你带着他们一起回去……”
公孙瓒缓缓颔首,却又悠悠叹气——颔首是因为士卒此时依然愿意服他,他还是很感激的;叹气却是因为他实在是不甘心。
但此时不甘心还能如何呢?
“渤海守不住。”隔了半晌,篝火畔,公孙瓒方才在身旁众人的期待中略显别扭的开口言道。“我也不会让幽州子弟随我浪送性命,而且前日一战,我多少也出了一口怨气,让天下人知道了我公孙瓒的名声……此时回幽州不是不行。”
众人纷纷释然。
“但我有两个条件,希望公直去一趟昌平替我说明……”公孙瓒继续扭捏言道。“其一,我怎么说也是堂堂一郡太守,又有五千骑,所以我回幽州只从文琪,不从文典(公孙范),这件事需要文琪那里从长安给我一个正经的说法;其二,我的五千兵马不能分拆,而且要有一个正式的驻扎之地……若是许我这两条,我便回南皮搬了渤海的武库、钱库、粮草去那个地方屯驻,替文琪守一守幽州,否则诸位自领幽州子弟回去,我领我的百余义从死在渤海算了!也算是尽一任太守的守土之责!”
“只要能回去,这有什么?”田楷只当是对方面子上抹不开,自然不以为然。“伯圭本是卫将军最亲近的弟兄,又如此能战,依我看,昌平吕长史处,长安卫将军处,必然会痛快答应……至于说地方,河间北面的易京不正好吗?一面有易水做屏障,一面背靠幽州,而且那地方还卡在文典身前,天然为幽州东面屏障,咱们把渤海的库存移过去,再把当地百姓组织起来军屯……”
话到此处,田楷忽然醒悟,这恐怕就是公孙瓒打得如意算盘了——他就是想去易县,进可保持半独立姿态,退可以回到幽州腹地,而且真要是等到袁绍和公孙珣在河北全面对峙,以这个位置而言,很可能会取代公孙范成为最东侧的方面之任。
一念至此,田楷忍不住瞅了眼一旁一直没说话的关靖关士起,不用说,这一定是这二人之前仔细商量后的说法了。
关靖见状倒也不做遮掩,而是干脆起身:“田都尉,你与我家主公、卫将军、荡寇将军(公孙范)、宁朔将军(公孙越),曾经同堂为吏,更是右将军(赵苞)故吏,这件事情只有你适合去说,反正此事之后你也该去长安谒见一次卫将军才对……”
田楷缓缓颔首,因为哪怕公孙瓒的小心思如此明显,他还是想不到公孙珣有任何拒绝的理由,而且他也确实该去一趟长安了:“事不宜迟,我即刻轻骑去范阳、昌平,若可能,亲自去一趟长安去谒见卫将军……你们在南皮做好准备,若袁军来势汹汹,不妨先自行往易京立寨。”
公孙瓒和关靖齐齐松了一口气。
话说,公孙珣当然没有理由拒绝公孙瓒——这倒不是说他想惯着自己这个族兄,而是说等他腾出手来有一万个法子将那五千突骑拿到手。
再说了,终究是少年时同屋而眠的族兄,又答应了亲娘,既然这厮活着从袁绍手底下回来了,那总不能真偷偷摸摸剁了吧?
平心而论,公孙度那种事情,做了一次公孙珣就已经后悔了,那真不是一个政治家该做的事情。
但认可了昌平飞马来报的方案同时,公孙珣却也不得不承认,公孙瓒还是给自己惹下了天大的麻烦——这厮仗打的是漂亮,可从战略角度而言,崩溃的也太快了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