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明末之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崇祯九年八月初四清晨,李啸军终于来到了京城,全军排成整齐的队列,从京师外城南面的永定门入城。
进入永定门后,全军在永定门处的瓮城中休整,司礼监、御马监和兵部都派出官员迎接,兵部也调集了粮草供应和帐篷,让李啸军就在这瓮城处扎营。
兵部的这般做法,主要有两处用意,一则让外地入援兵马就地拱卫外城,二则防止入援的明军入城中扰民。
包括主将李啸在内,他手下的军兵基本上是第一次来京师,很多人都被京城宏大的气象给震惊了。
前世读过一点明史的李啸,对北京城的来历,还算略知一二。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建北京宫殿城池,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历时15年,正式定都北京。
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5里,南墙向南展出2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重建了宫城和皇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筑外城,但仅筑成南侧一面。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轮廓已经构成,即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居中,四方层层拱卫,主座朝南,中轴突出,两翼均衡对称”。
这是明北京城在规划布局上的最大特色。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建成的,但比元大都更加雄伟壮丽。从整个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明北京城是一座呈“凸”字形结构的城,且外城包着内城的南面,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从外城到紫禁城,城墙的外面绕以宽且深的护城河。这样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为全城的中心,处在层层拱卫之中。在城的四周再布以天、地、日、月坛,紫禁城俨然是宇宙的中心。北京城的建筑,又是以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为依据进行布设的。外城南边正中的永定门,是这条中轴线的起点,皇城后门——地安门以北的钟鼓楼,则是这条中轴线的终点。全城最宏大的建筑和场景都安排在了这条中轴线为基础,在其两侧作有机的布置和组合,其周围再部署以低矮,青灰色的四合院。整个明代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形成了一个完整和谐,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
李啸军所驻的永定门瓮城,十分阔大,竟比李啸军在山东所建的赤凤城瓮城,要大个五六倍不止,简直有如一座小型的四方城堡一般,足够李啸军这四五千兵马在这里驻扎安营了。
对于初次入京的李啸军来说,瓮城四周巍峨的城墙和城楼,都让他们生出敬畏,这京师之地,这皇城气象,确是对这些出身低贱的李啸军军兵们,有种强烈的威压感。
让李啸没想到的是,虽然自已才刚刚派人去兵部禀报战绩,还未等着兵部回音之际,大批的京城百姓已闻讯赶来看热闹了。
这时因为,李啸军入城时,随军带着首级与清军俘虏,被一众闲散百姓们先看到了,一传十,十传百,本就好热闹的京城百姓们,立刻轰动了。
大批的京城百姓,男女老少啥人都有,从四面八方跑来看热闹,将个永定门瓮城围得紧紧的,人人都伸长了脖子,踮着脚往瓮城内张望,对李啸军斩获的首级,以及那一众捆成一团垂头丧气的俘虏,指指点点,七嘴八舌,赞叹不已。
“瞧见没,这才是咱们大明的官军!斩了恁多首级,绑了恁多俘虏,小老儿在京城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未见过如此能战之官军,真真让小老儿开了眼界啊!”
“你们知道不,听说呀,这是山东赤凤李总兵的兵马,啧啧,真是好军容,好气势。依我看,他部入援官军,与李总兵该部相比,咳,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咳,您说的这话儿呀,大伙都有眼力价儿,都明白着呢。莫说他处入援兵马,就是咱北京城那四卫京营,说是天子亲军,与这李总兵兵马相比,咳,那叫一个货比货得扔啊!”
“就是,京营那帮杂碎,偷鸡摸狗祸害百姓最是擅长,真要出城去与清鞑子战一场,怕是尿都要吓出来啦!唉,真希望李总兵的兵马长驻京师,咱老百姓,可就有个平安日子过啰。”
一众百姓们吱吱喳喳地评说着,仿佛看免费大戏一般,竟不肯散去,以致附近的街道都围得水泄不通,好热闹的京城百姓们,甚至开始不停地往瓮城内挤,仿佛要更仔细看看那些清军俘虏,到底长个什么样。
百姓们这般好奇,李啸军却也不好加以驱赶,只是尽力阻止他们再往瓮城内挤得太深。但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们,则恐有人借机闹事,还是紧急加派了人手进行疏散,好不容易才分流了大批的百姓人群,然后,他们安排手下守住永定门,不准许京城百姓们再进入瓮城。
被喧哗吵闹的百姓搞得头晕脑胀的李啸军,终于可以享受安静一点的环境了。
李啸军方安整了营寨,安顿了兵马,一名头戴乌纱,身着从五品青色文官团领衫,胸口绣着白鹇图案补子,身形高瘦,胡髯稀疏的官员,带着数名随从,向李啸的中军帐大步走来。
这名官员,便是时任兵部员外郎的华允诚。
华允诚,时年48岁,字汝立,号风超,是南直隶常州府无锡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八年时,任兵部员外郎,为人正直廉洁,秉性忠直,后因上疏,弹劾大奸相温体仁徇私乱政,治国无方,崇祯大怒,将他夺俸去职,寻归养亲。南明弘光朝时,才重新起吏部员外郎,因不堪南明朝廷的内斗不休,十余日即辞归。明亡后,因不肯剃发,被清廷杀害。在当时,华允诚,与马世奇,龚廷祥三人,被并称“锡山三忠”。
大明文贵武贱,故当李啸正犹豫着,该以怎样的礼节见这位从五品的官员时,华允诚却已对自已施了下属礼,让李啸不觉感慨。
随后,华允诚便以一种诚恳的语气,问李啸方才手下的兵部官员,可否安排好全军将士的安营工作,如有安排不周之处,还望李总失见谅之类,倒让李啸一阵感动。
这个华允诚,倒是个谦逊君子,一点都不摆文官的臭架子,办事也颇为认真负责,李啸对此人,不觉起了爱材之心。
读过明史的李啸,对华允诚将来的悲惨命运也知道一点,只不过,此时的李啸,当然不会对他说出来。
只是,李啸在心中暗想道,也许,等华允诚在今年年末,被温体仁赶下台后,自已可以派出华允诚的老乡陈子龙,去劝他出山为自已效力。
>
崇祯九年八月初四清晨,李啸军终于来到了京城,全军排成整齐的队列,从京师外城南面的永定门入城。
进入永定门后,全军在永定门处的瓮城中休整,司礼监、御马监和兵部都派出官员迎接,兵部也调集了粮草供应和帐篷,让李啸军就在这瓮城处扎营。
兵部的这般做法,主要有两处用意,一则让外地入援兵马就地拱卫外城,二则防止入援的明军入城中扰民。
包括主将李啸在内,他手下的军兵基本上是第一次来京师,很多人都被京城宏大的气象给震惊了。
前世读过一点明史的李啸,对北京城的来历,还算略知一二。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建北京宫殿城池,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历时15年,正式定都北京。
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5里,南墙向南展出2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重建了宫城和皇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筑外城,但仅筑成南侧一面。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轮廓已经构成,即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居中,四方层层拱卫,主座朝南,中轴突出,两翼均衡对称”。
这是明北京城在规划布局上的最大特色。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建成的,但比元大都更加雄伟壮丽。从整个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明北京城是一座呈“凸”字形结构的城,且外城包着内城的南面,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从外城到紫禁城,城墙的外面绕以宽且深的护城河。这样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为全城的中心,处在层层拱卫之中。在城的四周再布以天、地、日、月坛,紫禁城俨然是宇宙的中心。北京城的建筑,又是以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为依据进行布设的。外城南边正中的永定门,是这条中轴线的起点,皇城后门——地安门以北的钟鼓楼,则是这条中轴线的终点。全城最宏大的建筑和场景都安排在了这条中轴线为基础,在其两侧作有机的布置和组合,其周围再部署以低矮,青灰色的四合院。整个明代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形成了一个完整和谐,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
李啸军所驻的永定门瓮城,十分阔大,竟比李啸军在山东所建的赤凤城瓮城,要大个五六倍不止,简直有如一座小型的四方城堡一般,足够李啸军这四五千兵马在这里驻扎安营了。
对于初次入京的李啸军来说,瓮城四周巍峨的城墙和城楼,都让他们生出敬畏,这京师之地,这皇城气象,确是对这些出身低贱的李啸军军兵们,有种强烈的威压感。
让李啸没想到的是,虽然自已才刚刚派人去兵部禀报战绩,还未等着兵部回音之际,大批的京城百姓已闻讯赶来看热闹了。
这时因为,李啸军入城时,随军带着首级与清军俘虏,被一众闲散百姓们先看到了,一传十,十传百,本就好热闹的京城百姓们,立刻轰动了。
大批的京城百姓,男女老少啥人都有,从四面八方跑来看热闹,将个永定门瓮城围得紧紧的,人人都伸长了脖子,踮着脚往瓮城内张望,对李啸军斩获的首级,以及那一众捆成一团垂头丧气的俘虏,指指点点,七嘴八舌,赞叹不已。
“瞧见没,这才是咱们大明的官军!斩了恁多首级,绑了恁多俘虏,小老儿在京城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未见过如此能战之官军,真真让小老儿开了眼界啊!”
“你们知道不,听说呀,这是山东赤凤李总兵的兵马,啧啧,真是好军容,好气势。依我看,他部入援官军,与李总兵该部相比,咳,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咳,您说的这话儿呀,大伙都有眼力价儿,都明白着呢。莫说他处入援兵马,就是咱北京城那四卫京营,说是天子亲军,与这李总兵兵马相比,咳,那叫一个货比货得扔啊!”
“就是,京营那帮杂碎,偷鸡摸狗祸害百姓最是擅长,真要出城去与清鞑子战一场,怕是尿都要吓出来啦!唉,真希望李总兵的兵马长驻京师,咱老百姓,可就有个平安日子过啰。”
一众百姓们吱吱喳喳地评说着,仿佛看免费大戏一般,竟不肯散去,以致附近的街道都围得水泄不通,好热闹的京城百姓们,甚至开始不停地往瓮城内挤,仿佛要更仔细看看那些清军俘虏,到底长个什么样。
百姓们这般好奇,李啸军却也不好加以驱赶,只是尽力阻止他们再往瓮城内挤得太深。但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们,则恐有人借机闹事,还是紧急加派了人手进行疏散,好不容易才分流了大批的百姓人群,然后,他们安排手下守住永定门,不准许京城百姓们再进入瓮城。
被喧哗吵闹的百姓搞得头晕脑胀的李啸军,终于可以享受安静一点的环境了。
李啸军方安整了营寨,安顿了兵马,一名头戴乌纱,身着从五品青色文官团领衫,胸口绣着白鹇图案补子,身形高瘦,胡髯稀疏的官员,带着数名随从,向李啸的中军帐大步走来。
这名官员,便是时任兵部员外郎的华允诚。
华允诚,时年48岁,字汝立,号风超,是南直隶常州府无锡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八年时,任兵部员外郎,为人正直廉洁,秉性忠直,后因上疏,弹劾大奸相温体仁徇私乱政,治国无方,崇祯大怒,将他夺俸去职,寻归养亲。南明弘光朝时,才重新起吏部员外郎,因不堪南明朝廷的内斗不休,十余日即辞归。明亡后,因不肯剃发,被清廷杀害。在当时,华允诚,与马世奇,龚廷祥三人,被并称“锡山三忠”。
大明文贵武贱,故当李啸正犹豫着,该以怎样的礼节见这位从五品的官员时,华允诚却已对自已施了下属礼,让李啸不觉感慨。
随后,华允诚便以一种诚恳的语气,问李啸方才手下的兵部官员,可否安排好全军将士的安营工作,如有安排不周之处,还望李总失见谅之类,倒让李啸一阵感动。
这个华允诚,倒是个谦逊君子,一点都不摆文官的臭架子,办事也颇为认真负责,李啸对此人,不觉起了爱材之心。
读过明史的李啸,对华允诚将来的悲惨命运也知道一点,只不过,此时的李啸,当然不会对他说出来。
只是,李啸在心中暗想道,也许,等华允诚在今年年末,被温体仁赶下台后,自已可以派出华允诚的老乡陈子龙,去劝他出山为自已效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