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早期记忆 (2/2)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自卑与超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子的家庭里,总会有一个或若干女孩子有恋父情结,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我记得很清楚,妈妈对每个人说我们第一天上学时她有多寂寞。她说:‘那天下午我好几次跑到大门口去看女儿回来。我觉得她们再也不会回家了’。”这是她对母亲的描述。显然,母亲的这种举动并不是很聪明。“她觉得我们再也不会回家”——显然,母亲应该是很慈爱,女儿也能够感受到,但同时,女儿又对这种慈爱产生了焦虑感。
如果我们和她进一步沟通的话,就可以听到很多关于母亲偏爱妹妹的事情。通常来说,我们不会对这种偏爱感到吃惊,因为在家里面,最小的孩子一般都会受到格外的宠爱。从这个女孩子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她在与妹妹争得母亲的宠爱中,显然受到了妨碍。那么,她的这些早期记忆在她以后的发展中,潜伏了各种忌妒与害怕竞争的信号。
由此,我们也不必对她不喜欢比自己年轻的女人而感到吃惊。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总觉得自己的心态仿佛很老,总觉得自己事事不如比自己年轻的女人。
例二:“我的早期记忆是祖父的葬礼。当时我3岁。”一个女孩是这样写的。从这个女孩的早期记忆里,我们可以知道,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这样一件事情:“祖父会死”。或许,她的祖父曾经非常喜爱她,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祖父母总会喜爱自己的孙子、孙女。然而,非常喜爱自己的亲人却死了。从这件事情里,这个年幼的孩子,身体还比较脆弱的孩子,会感觉死亡是生活中最大的不安全,并可能长期生活于惧怕死亡的阴影里。
或许死亡这种肉体上的感觉,孩子还不知道,但从情感世界上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死亡意味着自己很亲很近的人再也不能逗自己玩了。可见,祖父的死是对这个女孩的沉重打击。从此以后,她失去了一个玩伴,失去了一个慈祥的爷爷,也失去了生活里的一个盟友。
“我清楚地记得他躺在棺材里,身体僵硬,脸色苍白。”当我看到这个小女孩写下的这些文字时,我不由内心一缩。理性地讲,我认为,让一个3岁的小孩子看到死人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还没有什么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看到自己的亲人死去。这对孩子来说,一生的阴影都将难以抹去。
其实,在此以前,曾有不少孩子告诉我,他们在看到死人的那一刻,给自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永远无法释怀。现在,这个女孩子就是这样。事实上,那些最早接触死亡的孩子,在其今后的职业走向中,会有相当一部分选择医生的职业。因为他们在小的时候,曾经认为只有做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才可以让自己的亲人起死回生。其实,这一点在我接触很多医生的时候,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验证,因为在很多医生的早期记忆里,总会包含一些关于死亡的记忆。当然,这并非绝对的,还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由于早期记忆里的刺激,让自己终生都生活在一种阴影里。
“躺在棺材里,全身僵硬,脸色苍白”,这是她对所看到场景的记忆。通过她的这些描述,我们可以判断出,她应该是属于视觉型的,喜欢观察世界。
“然后到了墓地,棺材放下去的时候,我记得绳子被从这个箱子下抽出来。”当看到她的这些描述时,进一步肯定了我们关于她属视觉型的判断。
“这次经历使我害怕。只要一提到哪位亲戚、朋友或熟人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就会感到害怕。”由此,我们可以更加确切地知道死亡留给她的深刻印象。如果我有机会见到这个女孩的话,我会问她:“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她很可能会回答:“医生。”假如她做出的回答不是这个,我会接着补充提问:“你不想当一名医生或一名护士吗?”经过这次点拨,我想她的职业选择会更加倾向于医护人员。同时,我相信,她选择医护人员这样的职业,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基于对死亡恐惧的补偿。
总之,我们看了这个女孩的回忆后,可以对她做出这样的了解:她的祖父曾经非常喜爱她;她是一个视觉型的人;她从生活里得出的意义是,人都会死去。是的,人都会死去,这是一个事实,关键是我们在什么时候才接受与知道了这样的事实。在这里,我认为,在孩子年幼的时候,那种过于沉重的事情,对孩子适当回避还是好些。
例三:“我3岁时,爸爸……”在她的记忆里,刚一开始,她爸爸就出现了。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在这个女孩的记忆里,她对爸爸的兴趣要胜于对妈妈的兴趣,这种兴趣的转移应是在一个人的第二阶段。因为在人一两岁的时候,同自己的妈妈最亲密,小孩也需要母亲、依恋母亲,尤其是她的食物还来源于母亲的乳汁,需要母亲体温的呵护。因此,可以说,一个人的任何心理活动,与自己的母亲都会有密切的联系。
当小孩的兴趣逐渐偏离母亲,靠近父亲时,一个重要的原因通常是,家里又一个更小的孩子降生了。所以,在我们听到当事人说出自己还有更小的弟弟或妹妹时,我们的这个猜测就获得了证实。
“爸爸给我们买了一对小马。”既然买了两匹小马,看来孩子绝不仅一个,那么另外一个孩子是什么情况呢?“他牵着马绳,把马带到了屋外。比我大3岁的姐姐……”看来,我们要修正自己的解析,我们原以为这个小女孩是姐姐,现在知道了她是妹妹。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接下来的解析。
“姐姐牵过一条缰绳,得意扬扬地牵着马走在街上”。看来,姐姐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我的小马紧跟着那匹马。它走得太快了,我都赶不上”——这是姐姐首先出发的结果——“我摔倒了,小马却拖着我在地上跑”。本以为这次经历会皆大欢喜,玩得都很开心,没想到对自己而言,是如此不光彩!结果,姐姐玩得很开心,而这个小女孩却没有从中体味到开心。
至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小女孩的意思是:“我如果不谨慎,姐姐就会赢。我总是被击败,总是趴在地上。得到安全的唯一方法就是一马当先。”从这个记忆里,我们也可以知道,优雅的姐姐赢得了母亲的欢心,这个小女孩便只有转向父亲,并期望从父亲那里赢得认可。
“尽管后来我比姐姐骑得更好,这丝毫未能减轻这次失意。”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姐妹俩之间的竞争。妹妹觉得:“我老是落后,我必须尽力冲到前面去,超过其他人。”对于这种类型的人,通常见于家里的第二个孩子或者老幺。这种儿童往往有哥哥或姐姐做带领人,但是他们一旦有所发展,就会想办法超越这些带领人。这个女孩的记忆便强化了她的态度,她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在我前面,我便受到威胁。我要一直当第一。”
例四:“我的早期记忆都是姐姐带我去各种聚会和社交场合。我出生时,姐姐快18岁了。”看来,这个孩子记得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从这个记忆里,我们发现这个孩子的合作能力可能比较强。同时,姐姐快18岁了,这个年龄差不多就要像这个孩子的妈妈了。那么,这个孩子在家里肯定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了,应该受到很多人的宠爱。
“因为在我出生时,我是家里5个孩子中的唯一男孩,她自然喜欢拿我到处炫耀。”看起来,接下来的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如果一个小孩经常被“炫耀”,那么令他感兴趣的恐怕只有被社会欣赏了,而不是为社会做贡献。
“因此,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她就带我到处跑。对于这些聚会,我只记得一件事:姐姐不断强迫我说诸如‘告诉这位女士你的名字’之类的话。”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同时,我们也对眼前这个男孩患有口吃的症状不感到奇怪了。一般情况下,一个小孩口吃,若无生理原因,通常是因为别人太注意他的讲话,从而妨碍了他与别人自然的交流。
“我还记得,如果我哑口不语,回家后肯定会挨训,这样我就变得讨厌外出,讨厌与人交往。”至此,我们发现,我们对这个孩子原先的解析应该彻底修改了。因为他的早期记忆给他的解释是:“别人带我去与人接触,但我发现这很不令人愉快。由于有这些经历,我从此就讨厌与这类人合作和交往。”
因此,我们几乎可以料定,即便是现在,他仍然讨厌与别人交往。而且,我们还能发现,只要他与别人在一起,就会局促不安,尤其是注意自己的形象,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他的内心里,一直认为自己应该表现出众,又时常觉得这种要求过于沉重。久而久之,他与人相处时,就逐渐失去了一种轻松感和平等感,会经常有种压抑感。
例五:“我小时候,有件大事记得非常清晰。在我4岁左右,曾祖母来看我们。”我们通过前面的论述已经知道,祖父母通常爱自己的孙子、孙女,那么,曾祖母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她来看我们时,我们拍了一张四世同堂的照片。”能看得出,这个女孩对自己的家很感兴趣。因为她对曾祖母的来访和拍的照片记得如此清楚。我们几乎还可以推断出,她对家庭非常依恋。而且,她的社交圈子,仿佛也主要在自己的家庭圈子里。
“我记得很清楚,我们驱车到了另一个镇上,到照相馆后,我换了一件白色绣花的衣服。”这个女孩可能也是视觉型。“在照四世同堂相之前,我和弟弟拍了一张合影。”由此,我们再次可以看出她对家庭成员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她的弟弟显然和她关系比较要好。我们相信,接下来,应该可以听到更多关于她和弟弟间的故事。
“他坐在我身边椅子的后扶手上,手里拿着一个明亮的红球。”我们现在看到了这个女孩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了。在她的记忆里,弟弟比自己更受宠爱,我们依稀可以判断出来,弟弟出生后,抢去了她曾经最受宠爱的地位;对此,她应该是很不高兴。“大人要我们笑。”从她的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女孩的真实含义:“他们想使我笑,但我有什么好笑的?他们让他坐在正位上,给了他一个明亮的红球,但他们给了我什么?”
“接下来就要拍四世同堂的相片了。除了我,每个人都想照出最好的样子。我却一点也不笑。”看来,这个女孩觉得家庭对自己不够好,所以她在反抗家庭。而且,在这个最初记忆里,她没有忘记告诉我们家里人是怎样对待她的。“要弟弟笑时,他笑得那么好。他真逗人喜爱。直至今日,我还憎恶照相。”
从这个记忆里,我们可以知道大多数人面对生活的方式。在这个女孩的记忆里,很明显,在照这张相片时,她很不高兴,而且至今仍憎恶照相。我们还可以发现,当一个人特别厌恶某种事物时,就会从以往经历中挑选出某种事物来予以解释。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通过这个记忆,这个小女孩当下的状况是:其一,她是视觉型;其二,尽管她对家庭里的偏爱有意见,但她仍很依恋家庭。而且,她最初记忆的唯一行为几乎都发生在家庭圈子里,所以她可能不太适于社会生活。
例六:“我的一个早期记忆,可能不是最早的,是我3岁半左右发生的一件事。一个给父母工作的女孩把我和表弟带到了地窖,让我们尝了苹果酒。我们很喜欢它的味道。”发现地窖里的苹果酒是一次有趣的经历,这是一次探险的旅行。当然,仅依靠这些话还不足以对这个人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我们还需要其他记忆的帮助。
“不久以后,我们想要再尝一点酒,便自己动手了。”看来,这是个勇敢的女孩,她想独立。“一会儿,我的脚发软了。我们把酒倒得满地都是,地窖因此特别潮湿。”在此,我们看到一个禁酒主义者的形成。
“我不知道这件事是否与我讨厌苹果酒和其他含酒精饮料有关。”一件小事又成为整个生活态度的成因。如果客观地看待,这件事的轻重似乎不足以导致这个深远的结论。然而,这个女孩却私下认为这足以解释自己为什么讨厌酒精饮料。也许她很独立,勇于改错。这个性格可能显示出她一生的特征。她似乎在说:“我是犯了错,但我一发现错了便会纠正。”假若果真如此,她也会具有极好的性格:主动、勇于奋斗,迫切地想要提高自己、改善自己的处境,过一种美好而有益的生活。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我们所做的是训练自己进行推测的能力。我们必须看看一个人性格方面的其他特征,才能确定我们的结论准确无疑。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从中可以看到:个性在其所有表现中,都是前后一贯的。
一个35岁的男子一直有焦虑性神经症,便来找我看病。通过他的倾诉,我们知道了,他一离开家门,便会感到焦虑。他也曾数次被迫找工作,但一坐到办公室里,他会整日呻吟不已,心里叫苦不已,这种情况只有当他晚上回到家中与母亲待在一起时才会终止。
当我们问起他的最初回忆时,他说:“记得4岁时,我坐在家里的窗户边,观看窗外人们兴致勃勃地干活。”哦,原来,他想看别人干活,而自己却只想坐在窗边来看。从这个记忆里可以看出,他一直认为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被别人养着。
假若我们不能深入他的早期记忆,仅是单纯地斥责他、要他吃药或荷尔蒙制剂,一般都会无济于事,实际上,他只对观察感兴趣。而且,我们还发现他患有近视,正因为这一缺陷,他对可以看见的事物就更为注意了。他儿时养成的这个习惯深深地影响了他,以至于在他长大后应当工作时,他仍想继续观望,而拒绝工作。
当我们逐渐深入他的早期记忆发现问题时,他的这种心理障碍便有了治愈的希望和可能。后来,他精神痊愈了,还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并与他自己的主要兴趣一致:他开了一家精品店,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承担着社会分工,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还有一个32岁的男子前来看病。他患有歇斯底里失语症,只能嗫嚅低语,这种情况已有两年了。起因是这样的:一天,他踩了一块香蕉皮,滑倒在一辆出租车的窗上,吐了两天之后,从此就得了偏头痛。从他的症状分析来看,他应该是得了脑震荡。然而,他的喉部器官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看来他现在不能正常说话,应该是别有原因。
事实上,他有8周完全是哑口无语。为此,他把出租车公司告上了法庭,可这个官司却很难打。他把这个意外完全归咎于出租车司机,并要求出租车公司赔偿。我们可以理解,如果他能把某种伤残露出来给人看,他在这个官司中的地位会更有利。当然,我们也不是说他不诚实,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不能说话,还缺乏有力的佐证。然而不管怎样,他真的发现自己此后说话有困难。
为此,他特意看了一位喉科专家,可专家也找不出是什么原因。于是,他来到我们这里后,当被问及最初记忆时,他告诉我们:“我躺在摇篮里,摇篮是挂着的。我记得看见挂钩脱落了,摇篮摔下来,我受了重伤。”应该说,没有人喜欢摔倒,但他过分强调掉下来,而且把注意力集中在掉下的危险上。这就是他的主要兴趣。
“我一掉下来,门就打开了。妈妈冲进来,她都吓坏了。”可见,在摔下来后,他获得了妈妈的注意;但同时,这个记忆里还隐含着一种谴责,那就是“她没有照顾好我”。根据同样的道理,如今他把出租车公司告上法庭,显然在潜意识里也是认为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公司犯了这种错——他们没有照顾好他。看来,这个被宠坏的小孩在日后的生活风格是:总想让人对自己负责。
他还有一个记忆说的是同样的事:“5岁时,我从20英尺高的地方掉下来,头上压着一块重板。整整5分钟,我说不出话来。”于是,我们发现,这个人擅长装作失去语言能力,而且对此训练有素,并常以摔倒为由,拒绝讲话。
坦率地讲,这不能成为一个靠得住的理由,因为摔倒在地,不一定导致不能说话,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在他的潜意识里,只要一摔倒,自然就不能说话,仿佛成为一个正当的理由。所以,要想彻底治愈他的失语症,我们必须帮他纠正早期记忆形成的惯性认识才可以。
然而,他接着说:“妈妈跑出来,看上去很激动。”他两次摔下来都惊坏了他母亲,并吸引了她的注意力。我们到此可以依稀判断出,他是个要得到过分注意,并成为关注焦点的小孩。我们可以理解,他希望弥补自己的不幸,事实上,很多被宠坏的孩子长大后,都希望这么做。为了让自己再度成为被关注的焦点,除了产生语言障碍,可能还会有别的办法。实际上,这都是由他们基于早期记忆而产生的生活风格的一部分。
子的家庭里,总会有一个或若干女孩子有恋父情结,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我记得很清楚,妈妈对每个人说我们第一天上学时她有多寂寞。她说:‘那天下午我好几次跑到大门口去看女儿回来。我觉得她们再也不会回家了’。”这是她对母亲的描述。显然,母亲的这种举动并不是很聪明。“她觉得我们再也不会回家”——显然,母亲应该是很慈爱,女儿也能够感受到,但同时,女儿又对这种慈爱产生了焦虑感。
如果我们和她进一步沟通的话,就可以听到很多关于母亲偏爱妹妹的事情。通常来说,我们不会对这种偏爱感到吃惊,因为在家里面,最小的孩子一般都会受到格外的宠爱。从这个女孩子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她在与妹妹争得母亲的宠爱中,显然受到了妨碍。那么,她的这些早期记忆在她以后的发展中,潜伏了各种忌妒与害怕竞争的信号。
由此,我们也不必对她不喜欢比自己年轻的女人而感到吃惊。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总觉得自己的心态仿佛很老,总觉得自己事事不如比自己年轻的女人。
例二:“我的早期记忆是祖父的葬礼。当时我3岁。”一个女孩是这样写的。从这个女孩的早期记忆里,我们可以知道,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这样一件事情:“祖父会死”。或许,她的祖父曾经非常喜爱她,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祖父母总会喜爱自己的孙子、孙女。然而,非常喜爱自己的亲人却死了。从这件事情里,这个年幼的孩子,身体还比较脆弱的孩子,会感觉死亡是生活中最大的不安全,并可能长期生活于惧怕死亡的阴影里。
或许死亡这种肉体上的感觉,孩子还不知道,但从情感世界上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死亡意味着自己很亲很近的人再也不能逗自己玩了。可见,祖父的死是对这个女孩的沉重打击。从此以后,她失去了一个玩伴,失去了一个慈祥的爷爷,也失去了生活里的一个盟友。
“我清楚地记得他躺在棺材里,身体僵硬,脸色苍白。”当我看到这个小女孩写下的这些文字时,我不由内心一缩。理性地讲,我认为,让一个3岁的小孩子看到死人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还没有什么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看到自己的亲人死去。这对孩子来说,一生的阴影都将难以抹去。
其实,在此以前,曾有不少孩子告诉我,他们在看到死人的那一刻,给自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永远无法释怀。现在,这个女孩子就是这样。事实上,那些最早接触死亡的孩子,在其今后的职业走向中,会有相当一部分选择医生的职业。因为他们在小的时候,曾经认为只有做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才可以让自己的亲人起死回生。其实,这一点在我接触很多医生的时候,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验证,因为在很多医生的早期记忆里,总会包含一些关于死亡的记忆。当然,这并非绝对的,还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由于早期记忆里的刺激,让自己终生都生活在一种阴影里。
“躺在棺材里,全身僵硬,脸色苍白”,这是她对所看到场景的记忆。通过她的这些描述,我们可以判断出,她应该是属于视觉型的,喜欢观察世界。
“然后到了墓地,棺材放下去的时候,我记得绳子被从这个箱子下抽出来。”当看到她的这些描述时,进一步肯定了我们关于她属视觉型的判断。
“这次经历使我害怕。只要一提到哪位亲戚、朋友或熟人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就会感到害怕。”由此,我们可以更加确切地知道死亡留给她的深刻印象。如果我有机会见到这个女孩的话,我会问她:“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她很可能会回答:“医生。”假如她做出的回答不是这个,我会接着补充提问:“你不想当一名医生或一名护士吗?”经过这次点拨,我想她的职业选择会更加倾向于医护人员。同时,我相信,她选择医护人员这样的职业,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基于对死亡恐惧的补偿。
总之,我们看了这个女孩的回忆后,可以对她做出这样的了解:她的祖父曾经非常喜爱她;她是一个视觉型的人;她从生活里得出的意义是,人都会死去。是的,人都会死去,这是一个事实,关键是我们在什么时候才接受与知道了这样的事实。在这里,我认为,在孩子年幼的时候,那种过于沉重的事情,对孩子适当回避还是好些。
例三:“我3岁时,爸爸……”在她的记忆里,刚一开始,她爸爸就出现了。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在这个女孩的记忆里,她对爸爸的兴趣要胜于对妈妈的兴趣,这种兴趣的转移应是在一个人的第二阶段。因为在人一两岁的时候,同自己的妈妈最亲密,小孩也需要母亲、依恋母亲,尤其是她的食物还来源于母亲的乳汁,需要母亲体温的呵护。因此,可以说,一个人的任何心理活动,与自己的母亲都会有密切的联系。
当小孩的兴趣逐渐偏离母亲,靠近父亲时,一个重要的原因通常是,家里又一个更小的孩子降生了。所以,在我们听到当事人说出自己还有更小的弟弟或妹妹时,我们的这个猜测就获得了证实。
“爸爸给我们买了一对小马。”既然买了两匹小马,看来孩子绝不仅一个,那么另外一个孩子是什么情况呢?“他牵着马绳,把马带到了屋外。比我大3岁的姐姐……”看来,我们要修正自己的解析,我们原以为这个小女孩是姐姐,现在知道了她是妹妹。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接下来的解析。
“姐姐牵过一条缰绳,得意扬扬地牵着马走在街上”。看来,姐姐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我的小马紧跟着那匹马。它走得太快了,我都赶不上”——这是姐姐首先出发的结果——“我摔倒了,小马却拖着我在地上跑”。本以为这次经历会皆大欢喜,玩得都很开心,没想到对自己而言,是如此不光彩!结果,姐姐玩得很开心,而这个小女孩却没有从中体味到开心。
至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小女孩的意思是:“我如果不谨慎,姐姐就会赢。我总是被击败,总是趴在地上。得到安全的唯一方法就是一马当先。”从这个记忆里,我们也可以知道,优雅的姐姐赢得了母亲的欢心,这个小女孩便只有转向父亲,并期望从父亲那里赢得认可。
“尽管后来我比姐姐骑得更好,这丝毫未能减轻这次失意。”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姐妹俩之间的竞争。妹妹觉得:“我老是落后,我必须尽力冲到前面去,超过其他人。”对于这种类型的人,通常见于家里的第二个孩子或者老幺。这种儿童往往有哥哥或姐姐做带领人,但是他们一旦有所发展,就会想办法超越这些带领人。这个女孩的记忆便强化了她的态度,她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在我前面,我便受到威胁。我要一直当第一。”
例四:“我的早期记忆都是姐姐带我去各种聚会和社交场合。我出生时,姐姐快18岁了。”看来,这个孩子记得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从这个记忆里,我们发现这个孩子的合作能力可能比较强。同时,姐姐快18岁了,这个年龄差不多就要像这个孩子的妈妈了。那么,这个孩子在家里肯定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了,应该受到很多人的宠爱。
“因为在我出生时,我是家里5个孩子中的唯一男孩,她自然喜欢拿我到处炫耀。”看起来,接下来的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如果一个小孩经常被“炫耀”,那么令他感兴趣的恐怕只有被社会欣赏了,而不是为社会做贡献。
“因此,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她就带我到处跑。对于这些聚会,我只记得一件事:姐姐不断强迫我说诸如‘告诉这位女士你的名字’之类的话。”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同时,我们也对眼前这个男孩患有口吃的症状不感到奇怪了。一般情况下,一个小孩口吃,若无生理原因,通常是因为别人太注意他的讲话,从而妨碍了他与别人自然的交流。
“我还记得,如果我哑口不语,回家后肯定会挨训,这样我就变得讨厌外出,讨厌与人交往。”至此,我们发现,我们对这个孩子原先的解析应该彻底修改了。因为他的早期记忆给他的解释是:“别人带我去与人接触,但我发现这很不令人愉快。由于有这些经历,我从此就讨厌与这类人合作和交往。”
因此,我们几乎可以料定,即便是现在,他仍然讨厌与别人交往。而且,我们还能发现,只要他与别人在一起,就会局促不安,尤其是注意自己的形象,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他的内心里,一直认为自己应该表现出众,又时常觉得这种要求过于沉重。久而久之,他与人相处时,就逐渐失去了一种轻松感和平等感,会经常有种压抑感。
例五:“我小时候,有件大事记得非常清晰。在我4岁左右,曾祖母来看我们。”我们通过前面的论述已经知道,祖父母通常爱自己的孙子、孙女,那么,曾祖母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她来看我们时,我们拍了一张四世同堂的照片。”能看得出,这个女孩对自己的家很感兴趣。因为她对曾祖母的来访和拍的照片记得如此清楚。我们几乎还可以推断出,她对家庭非常依恋。而且,她的社交圈子,仿佛也主要在自己的家庭圈子里。
“我记得很清楚,我们驱车到了另一个镇上,到照相馆后,我换了一件白色绣花的衣服。”这个女孩可能也是视觉型。“在照四世同堂相之前,我和弟弟拍了一张合影。”由此,我们再次可以看出她对家庭成员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她的弟弟显然和她关系比较要好。我们相信,接下来,应该可以听到更多关于她和弟弟间的故事。
“他坐在我身边椅子的后扶手上,手里拿着一个明亮的红球。”我们现在看到了这个女孩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了。在她的记忆里,弟弟比自己更受宠爱,我们依稀可以判断出来,弟弟出生后,抢去了她曾经最受宠爱的地位;对此,她应该是很不高兴。“大人要我们笑。”从她的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女孩的真实含义:“他们想使我笑,但我有什么好笑的?他们让他坐在正位上,给了他一个明亮的红球,但他们给了我什么?”
“接下来就要拍四世同堂的相片了。除了我,每个人都想照出最好的样子。我却一点也不笑。”看来,这个女孩觉得家庭对自己不够好,所以她在反抗家庭。而且,在这个最初记忆里,她没有忘记告诉我们家里人是怎样对待她的。“要弟弟笑时,他笑得那么好。他真逗人喜爱。直至今日,我还憎恶照相。”
从这个记忆里,我们可以知道大多数人面对生活的方式。在这个女孩的记忆里,很明显,在照这张相片时,她很不高兴,而且至今仍憎恶照相。我们还可以发现,当一个人特别厌恶某种事物时,就会从以往经历中挑选出某种事物来予以解释。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通过这个记忆,这个小女孩当下的状况是:其一,她是视觉型;其二,尽管她对家庭里的偏爱有意见,但她仍很依恋家庭。而且,她最初记忆的唯一行为几乎都发生在家庭圈子里,所以她可能不太适于社会生活。
例六:“我的一个早期记忆,可能不是最早的,是我3岁半左右发生的一件事。一个给父母工作的女孩把我和表弟带到了地窖,让我们尝了苹果酒。我们很喜欢它的味道。”发现地窖里的苹果酒是一次有趣的经历,这是一次探险的旅行。当然,仅依靠这些话还不足以对这个人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我们还需要其他记忆的帮助。
“不久以后,我们想要再尝一点酒,便自己动手了。”看来,这是个勇敢的女孩,她想独立。“一会儿,我的脚发软了。我们把酒倒得满地都是,地窖因此特别潮湿。”在此,我们看到一个禁酒主义者的形成。
“我不知道这件事是否与我讨厌苹果酒和其他含酒精饮料有关。”一件小事又成为整个生活态度的成因。如果客观地看待,这件事的轻重似乎不足以导致这个深远的结论。然而,这个女孩却私下认为这足以解释自己为什么讨厌酒精饮料。也许她很独立,勇于改错。这个性格可能显示出她一生的特征。她似乎在说:“我是犯了错,但我一发现错了便会纠正。”假若果真如此,她也会具有极好的性格:主动、勇于奋斗,迫切地想要提高自己、改善自己的处境,过一种美好而有益的生活。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我们所做的是训练自己进行推测的能力。我们必须看看一个人性格方面的其他特征,才能确定我们的结论准确无疑。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从中可以看到:个性在其所有表现中,都是前后一贯的。
一个35岁的男子一直有焦虑性神经症,便来找我看病。通过他的倾诉,我们知道了,他一离开家门,便会感到焦虑。他也曾数次被迫找工作,但一坐到办公室里,他会整日呻吟不已,心里叫苦不已,这种情况只有当他晚上回到家中与母亲待在一起时才会终止。
当我们问起他的最初回忆时,他说:“记得4岁时,我坐在家里的窗户边,观看窗外人们兴致勃勃地干活。”哦,原来,他想看别人干活,而自己却只想坐在窗边来看。从这个记忆里可以看出,他一直认为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被别人养着。
假若我们不能深入他的早期记忆,仅是单纯地斥责他、要他吃药或荷尔蒙制剂,一般都会无济于事,实际上,他只对观察感兴趣。而且,我们还发现他患有近视,正因为这一缺陷,他对可以看见的事物就更为注意了。他儿时养成的这个习惯深深地影响了他,以至于在他长大后应当工作时,他仍想继续观望,而拒绝工作。
当我们逐渐深入他的早期记忆发现问题时,他的这种心理障碍便有了治愈的希望和可能。后来,他精神痊愈了,还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并与他自己的主要兴趣一致:他开了一家精品店,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承担着社会分工,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还有一个32岁的男子前来看病。他患有歇斯底里失语症,只能嗫嚅低语,这种情况已有两年了。起因是这样的:一天,他踩了一块香蕉皮,滑倒在一辆出租车的窗上,吐了两天之后,从此就得了偏头痛。从他的症状分析来看,他应该是得了脑震荡。然而,他的喉部器官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看来他现在不能正常说话,应该是别有原因。
事实上,他有8周完全是哑口无语。为此,他把出租车公司告上了法庭,可这个官司却很难打。他把这个意外完全归咎于出租车司机,并要求出租车公司赔偿。我们可以理解,如果他能把某种伤残露出来给人看,他在这个官司中的地位会更有利。当然,我们也不是说他不诚实,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不能说话,还缺乏有力的佐证。然而不管怎样,他真的发现自己此后说话有困难。
为此,他特意看了一位喉科专家,可专家也找不出是什么原因。于是,他来到我们这里后,当被问及最初记忆时,他告诉我们:“我躺在摇篮里,摇篮是挂着的。我记得看见挂钩脱落了,摇篮摔下来,我受了重伤。”应该说,没有人喜欢摔倒,但他过分强调掉下来,而且把注意力集中在掉下的危险上。这就是他的主要兴趣。
“我一掉下来,门就打开了。妈妈冲进来,她都吓坏了。”可见,在摔下来后,他获得了妈妈的注意;但同时,这个记忆里还隐含着一种谴责,那就是“她没有照顾好我”。根据同样的道理,如今他把出租车公司告上法庭,显然在潜意识里也是认为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公司犯了这种错——他们没有照顾好他。看来,这个被宠坏的小孩在日后的生活风格是:总想让人对自己负责。
他还有一个记忆说的是同样的事:“5岁时,我从20英尺高的地方掉下来,头上压着一块重板。整整5分钟,我说不出话来。”于是,我们发现,这个人擅长装作失去语言能力,而且对此训练有素,并常以摔倒为由,拒绝讲话。
坦率地讲,这不能成为一个靠得住的理由,因为摔倒在地,不一定导致不能说话,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在他的潜意识里,只要一摔倒,自然就不能说话,仿佛成为一个正当的理由。所以,要想彻底治愈他的失语症,我们必须帮他纠正早期记忆形成的惯性认识才可以。
然而,他接着说:“妈妈跑出来,看上去很激动。”他两次摔下来都惊坏了他母亲,并吸引了她的注意力。我们到此可以依稀判断出,他是个要得到过分注意,并成为关注焦点的小孩。我们可以理解,他希望弥补自己的不幸,事实上,很多被宠坏的孩子长大后,都希望这么做。为了让自己再度成为被关注的焦点,除了产生语言障碍,可能还会有别的办法。实际上,这都是由他们基于早期记忆而产生的生活风格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