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细作的好处 (2/2)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大唐农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朕岂会不知,若是每一亩地都似你这般复杂的耕种,民力也要成倍的消耗在田地里,整个天下那么多田地,农夫何时才能耕种的完?”李世民虽然不知道耙几遍田,再提前施肥的具体好处,却知道能提高些产量,不过,在他看来,些许产量,与整个耕种事业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于是哼道。
“那陛下为何非要大家把所有的田地都耕种上呢?微臣来给陛下您算一笔帐,一万亩良田,亩产两石,是两万石,七千亩良田,亩产三石,却能收获两万一千石,这其中还能省下三千亩良田的种子,大约也就是一千石,也就是说,陛下实际只需要精耕六千亩地左右,就能与粗耕一万亩地的产出相当。另外省下的三四千亩地,大可以种树,挖鱼塘,或者让土地轮流修养,使其囤积肥力······”
“哼,纸上谈兵不足为据,你若是能将这几亩地的产量提高到三石以上,朕便考虑你所说的精耕之法。”
孙享福闻言拱手道,“那便请陛下暂且停止播种,并且,让人将这一块田做好标记,等秋收之时,看了产量,再考虑要不要在全国推行精耕之法。”
说罢,孙享福让人将耙钉套好,赶着牛在田地里走了几遍,没一个时辰,田垄里被耕起来的大土块便全部碎成了鸡蛋大小的泥疙瘩,这时,孙享福叫人将事先准备好的粪桶挑了上来,先洒了粪水,再将粮种稀疏的洒在了地里。
“你撒这么少的粮种,如何能收获到粮食?”看着孙享福只用了准备好的一小半粮种,在一旁歇息观看的李世民问道。
“有时候,不是种的越密越好的,田地里本就肥力不足,种的太多,只会让作物之间相互竞争,长势反而不好,稀一些种,不仅能让作物的肥力更足,日照也能更足,风吹的时候摆动会更大,授粉亦足,有这三足在,增产是必然的。”
看孙享福说的头头是道,李世民不明觉厉,当下便让侍卫给这块田做的标注,秋收的时候,他要亲自来这块田里看产量。
孙享福却是不以为意,今天的麦种全部是他提前挑选好的个大饱满的,再加上肥力以及科学的种植方法,只要今年不是大旱,这块田的产出虽然还是不能和后世一块普通田地的产出比,但出个四五百斤麦子还是小意思的,那可就是四石左右,比大唐现在两石多的产量能够高出一大截。
返程的路上,孙享福毫无例外的被李承乾喊到了自己车上,一路上跟他聊了聊音乐方面的东西,并教会了他一首新歌,这孩子才肯罢休,回到长安城后,孙享福没有马上回家,先跟几大股东在望江楼的办公室开了个小会。
洛阳,扬州,益州的农庄已经买好,好几万亩地,就算动用了不少关系,也花费了十几万贯才拿下,现在需要派人过去抓建设和管理,孙享福只得从幸福村的原居民中挑选一些人出来,另外,还有各家的佃户,也要按股份比例抽人,毕竟这些农庄是几家的联合产业。
再有就是几个世家子的动向,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很老实,但是秦琼查到了他们同样在洛阳,扬州,一周等地大量购置田产,并且同时在三座大城内兴建起了大酒楼,看来,他们是想避开长安,提前在大唐的另外三大城复制望江楼模式,将山寨进行到底。
孙享福闻言却是一笑,望江楼可不是那么好复制的,因为,它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企业,而在这个时代比创新,谁能玩的过后世来的孙享福,既然这些世家子还想玩,那么孙享福不介意让他们在长安之外也栽一个大跟头。
“翼公,我听陛下今日口气,似乎有什么不顺之事憋在心里?”讲完了产业规划方面的事情,孙享福问了句题外话道。
“嗯,庐江王造反,似与太上皇有关。”秦琼点了点头道。
“藩王造反?”
孙享福不知道太宗朝有多少人造反,但知道,没有人造反成功,像李世民这种善于计谋的人,不被他惦记就算是幸运了,还想谋算他?这位所谓的庐江王,应该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不过,他刚刚起事,就被幽州大都督王君廓给平定了。”秦琼又道。
“嗯,意料之中。”孙享福放松下来笑道。
“可现在陛下又收到密卫消息,这王君廓可能要造反。”秦琼又道。
“呃,难怪陛下适才说什么朝廷若是要动兵,没有粮草之类的话。”孙享福郁闷道,这个时代的人也是太无聊了,没事就爱玩造反的戏码,很容易死人的好不好。
朕岂会不知,若是每一亩地都似你这般复杂的耕种,民力也要成倍的消耗在田地里,整个天下那么多田地,农夫何时才能耕种的完?”李世民虽然不知道耙几遍田,再提前施肥的具体好处,却知道能提高些产量,不过,在他看来,些许产量,与整个耕种事业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于是哼道。
“那陛下为何非要大家把所有的田地都耕种上呢?微臣来给陛下您算一笔帐,一万亩良田,亩产两石,是两万石,七千亩良田,亩产三石,却能收获两万一千石,这其中还能省下三千亩良田的种子,大约也就是一千石,也就是说,陛下实际只需要精耕六千亩地左右,就能与粗耕一万亩地的产出相当。另外省下的三四千亩地,大可以种树,挖鱼塘,或者让土地轮流修养,使其囤积肥力······”
“哼,纸上谈兵不足为据,你若是能将这几亩地的产量提高到三石以上,朕便考虑你所说的精耕之法。”
孙享福闻言拱手道,“那便请陛下暂且停止播种,并且,让人将这一块田做好标记,等秋收之时,看了产量,再考虑要不要在全国推行精耕之法。”
说罢,孙享福让人将耙钉套好,赶着牛在田地里走了几遍,没一个时辰,田垄里被耕起来的大土块便全部碎成了鸡蛋大小的泥疙瘩,这时,孙享福叫人将事先准备好的粪桶挑了上来,先洒了粪水,再将粮种稀疏的洒在了地里。
“你撒这么少的粮种,如何能收获到粮食?”看着孙享福只用了准备好的一小半粮种,在一旁歇息观看的李世民问道。
“有时候,不是种的越密越好的,田地里本就肥力不足,种的太多,只会让作物之间相互竞争,长势反而不好,稀一些种,不仅能让作物的肥力更足,日照也能更足,风吹的时候摆动会更大,授粉亦足,有这三足在,增产是必然的。”
看孙享福说的头头是道,李世民不明觉厉,当下便让侍卫给这块田做的标注,秋收的时候,他要亲自来这块田里看产量。
孙享福却是不以为意,今天的麦种全部是他提前挑选好的个大饱满的,再加上肥力以及科学的种植方法,只要今年不是大旱,这块田的产出虽然还是不能和后世一块普通田地的产出比,但出个四五百斤麦子还是小意思的,那可就是四石左右,比大唐现在两石多的产量能够高出一大截。
返程的路上,孙享福毫无例外的被李承乾喊到了自己车上,一路上跟他聊了聊音乐方面的东西,并教会了他一首新歌,这孩子才肯罢休,回到长安城后,孙享福没有马上回家,先跟几大股东在望江楼的办公室开了个小会。
洛阳,扬州,益州的农庄已经买好,好几万亩地,就算动用了不少关系,也花费了十几万贯才拿下,现在需要派人过去抓建设和管理,孙享福只得从幸福村的原居民中挑选一些人出来,另外,还有各家的佃户,也要按股份比例抽人,毕竟这些农庄是几家的联合产业。
再有就是几个世家子的动向,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很老实,但是秦琼查到了他们同样在洛阳,扬州,一周等地大量购置田产,并且同时在三座大城内兴建起了大酒楼,看来,他们是想避开长安,提前在大唐的另外三大城复制望江楼模式,将山寨进行到底。
孙享福闻言却是一笑,望江楼可不是那么好复制的,因为,它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企业,而在这个时代比创新,谁能玩的过后世来的孙享福,既然这些世家子还想玩,那么孙享福不介意让他们在长安之外也栽一个大跟头。
“翼公,我听陛下今日口气,似乎有什么不顺之事憋在心里?”讲完了产业规划方面的事情,孙享福问了句题外话道。
“嗯,庐江王造反,似与太上皇有关。”秦琼点了点头道。
“藩王造反?”
孙享福不知道太宗朝有多少人造反,但知道,没有人造反成功,像李世民这种善于计谋的人,不被他惦记就算是幸运了,还想谋算他?这位所谓的庐江王,应该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不过,他刚刚起事,就被幽州大都督王君廓给平定了。”秦琼又道。
“嗯,意料之中。”孙享福放松下来笑道。
“可现在陛下又收到密卫消息,这王君廓可能要造反。”秦琼又道。
“呃,难怪陛下适才说什么朝廷若是要动兵,没有粮草之类的话。”孙享福郁闷道,这个时代的人也是太无聊了,没事就爱玩造反的戏码,很容易死人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