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赞美中文网 www.zmzw.net,元和长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谓总章,即总万物而章明。

    当然,我这没那么严谨,又不是写出版物,写专业历史文献,只是随便介绍一下历史背景。因为零点后就要发书了,突然想到可能会有很多书友对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历史不太了解,随手来篇杂文简单拢统地说一说。

    以便书友们更好地阅读,书中尽量避免一些大段解释。我写得累,书友们不感兴趣还看得累。这里先说一下,以后看到相关情节了,还可以再回头来看看,这个发在作品相关,不算正文。

    时间紧,我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一些重要内容一时也给不出具体数据,翻资料很头疼,按我记得的东西说吧。

    一、开篇语

    写这本书是考虑过很久的事,因为写中唐的实在太少了,感觉可能会扑街,但故事在脑中生成,挥之不去,还是写出来吧!

    本来,我的第一本书《猎天骄》就是写中唐、《狂野大唐》是写晚唐,但是因各种原因都写崩了,痛心啊!因为那时没写过网文,也没什么写长篇的经验。

    所以,现在资料是很多的,加上一本书的经验积累,完美收官不在话下!

    上一本书《朕的霸图》差强人意,写的是小人物的崛起。

    那么,这一本书《元和长歌》就是大人物的游戏了。

    全书亮点着重于人物的刻画,情节的精彩,我希望能写成代表作,就看发挥得如何吧!不然这一生就过去了,啥时候能上个福布斯啊……

    哈!吹牛了!

    故事背景是中唐,开始于元和四年,主角定位为唐宪宗次子李恽,未封亲王前,原名李宽。

    这个不是小人物了,但大唐的皇子死亡率超高,宪宗次子在历史上,也是在“元和宫变”时被杀的,但死得很冤啊,有没有!唐宪宗更是令人惋惜同情的悲情帝王了。

    揭开历史这一页的神秘,我们会看到什么?

    腹黑、权谋、热血、迟幕的英雄、愤怒的帝王、悲情的美女、无良的文人、阴云重重的大明宫、混乱的时代、新生孕育的事物,但这都只是佐料,并不是立意和主题。

    新时代的我们要的是什么?从历史里看到正能量!

    所以,其实还是逆袭,皇子的高身份地位,照样也可以玩等级升官流,喜不喜欢,书友们还是看看再说吧!

    二、时代背景

    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大唐宪宗李纯已即位四年。当然,宪宗是庙号,驾崩后才上的。

    此时,吐蕃赤德松赞在位,因国内矛盾加剧与大唐关系缓和,双方还在边界交换战俘,互通使者频繁,甚至还进行了互市。

    回鹘,前回纥宰相兼大将军吉干迦斯的孙子保义可汗在位。

    大概是元和四年左右,由回纥正式更名为回鹘,因为这之前几年,回纥政权已发生了更迭,由回纥汗族药罗葛氏转到了夹跌氏、吉干迦斯的手里,和平过度,但也埋下祸根,漠北黠嘎斯部族在悄然坐大。

    前回纥汗位更迭频繁,远嫁回纥的咸安公主也跟着四次改嫁,元和三年病逝,后来回鹘遣使长安请婚,未获得唐宪得准许。

    这一时期,比较有趣的是,唐、吐蕃、回鹘都是最后的雄主在位,都在为解决内部矛盾伤透了脑筋,不过,游牧民族奴隶制政权生存力更弱,最后都先大唐一步而崩溃。

    总体来说,吐蕃和回鹘都是大唐藩属国,因为吐蕃赞普和回鹘可汗即位,一般都会到长安请求册封,以获得正式的名义,否则可能导致大位不稳,统治崩盘。

    这一点在回鹘体现得更加明确,吐蕃则主要是与唐关系良好时会请求册封。与大唐矛盾爆发战争,则是意图将内部矛盾对大唐转移,以获取更多资源平息内部权臣的贪欲。

    尤其是安史之乱后的趁火打劫,使大唐失去整个西部,河西、陇右大约有百万人口因失地而变成吐蕃战俘或遗民奴隶。

    最后,还有一些小藩,如渤海、南诏、契丹、奚、霫、室韦、黑水靺鞨等,都与大唐有一定朝贡关系。

    总之,敌友关系因时势而变化,但大唐宗主国的地位一直都是被认可的。

    二、安史之乱后藩镇降而复叛的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河朔三镇,即幽州卢龙、赵州成德、魏州魏博,这三镇最为顽固,其次是青州平卢、徐州武宁、蔡州淮西。

    因为这些节镇辖地有一个共同点,曾是唐初安置高句丽、奚、契丹、粟特、突厥等遗民,或是内附的,总之都是内迁安置的杂胡,但显然治理成效不佳,最后都成了祸乱的根源。

    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契丹孙万荣、粟末靺鞨人大祚荣叛乱,就是以高句丽遗民为主力,最后建立渤海国,形成叛乱裂土立国的第一个政权,虽仍是大唐藩属国,但这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当然也有归化的胡将进入唐帝国高层,为李唐做出贡献的也不少,而未能跻身高层者,比如节镇牙兵,几乎每个节镇每次兵变,每一次拥下挟上,都有这些归化的杂胡兵将参与其中。当然也不尽如是,只是在这些节镇发生的较多。

    胡人好利而忘义,利益在前是不择手段的。史书文献上这种事例和观点是多如牛毛,就不一一举例说明出处了。

    但是,李唐并没有警惕这个问题,时人似乎并没有人去总结,元和三年还有一支沙陀人归唐,沙陀虽称西突厥别部,但其实是匈奴人后裔,先是安置在朔方,然后由范希朝带到定襄。

    四、宦官问题

    是谁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好吧!都知道是司马迁!不过他不是阉党。

    那诗不知道谁写的,贴来大家看看,倒还算公允。

    阉党诸公好古风,行止无愧褒贬空。

    立马横戈胡虏溃,摐金伐鼓狄夷崩。

    焚琴煮鹤万民饱,花间问道天下同。

    清谈高论俱竖儒,负剑挟弓有厂公。

    说起来,宦官们的权力,其实是皇权的延伸,历史上东汉以后,每个王朝末世,必然是宦官大行其道的时候。要说宦官们与文武官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没有下面……不要笑啊不要笑!

    还有,因为生理缺陷,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正常官员们会有些不一样,所以,他们更热衷于权力。

    不过唐朝宦稍有不同,因为阉割手术不成熟,没割干净,宦官们大多不是鸭公嗓,还很有男人样子,甚至相貌堂堂。

    唐朝宦官的出身可不一定是穷困人家,有些醉心于功名的不良人,娶妻生子有家室了还自宫去做宦官,还有世家豪门旁支庶出的也去做宦官,但一般这会为世家所不齿。

    唐诗人王建的同宗王守澄便是宦官,王建并不以此为耻,反与王守澄很有交情。

    可见当时的文官们很堕落了,而且,文官们狎妓成风,还形成了制度化,官员到任交接职事,连宠爱的妓女也当货物一样交接,十分荒唐。

    要知道在开元、天宝时期,官员们养外宅妇都会受到严惩,养家伎待客什么的也并不是很多见,但在中唐之后就屡见不鲜了。

    最为著名的大狎客有白居易、元稹,不但以狎妓为风流韵事,还写诗四处炫耀,说什么道德沦丧,那真是太欧特了!别看白居易写诗多说些小民艰辛,但他和刘禹锡一次雅集都花钱如流水,不知他写那些诗会不会尴尬。

    当然,白居易应该是元和十年左右被贬,此后心灰意冷,彻底放纵的结果,此前在长安为翰林学士,狎妓之事甚少有,但家伙真不是做官做事的人,比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差了十八条街,只知诗好写,妞好看,但再说他的事例就离题了。

    言归正题,宦官被大用,从玄宗时期就开始了,杨思勖、高力士都有名,但这时的宦官只是皇帝的宠信,只是个别现象。就是肃宗、代宗时的李辅国虽然权倾朝野,但李辅国一句“大家但内里坐,外事但听老奴处分”,立马就被KO了。

    还有鱼朝恩,这位为神策军的壮大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宦官们不懂得位高必须收敛言行,还是被代宗KO了。

    所以,这时皇帝要弄死宦官,那是真的有一千种办法。

    事情坏在唐德宗的手里,急功近利,削藩不成反引发“泾源师变”,叛乱平定后,德宗开始做起了驼鸟,埋头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统治辐射只有京兆府周边一圈。

    当然他也不算很昏馈,为了防范武将,比如泾源师乱时,李晟公然夺取宦官兵权引起德宗警惕,而且德宗逃离长安时,也都是宦官保驾,所以,德宗大量起用宦官。

    大概就是在贞元年间,德宗后期,宦官们设立了宣徽院统管内侍宫籍,设立枢密院统管禁军,这时已经称为“禁军”了,下文再交代。

    因为财政困难,也因为德宗后期对藩镇种种不法行为一律妥协,宫内大量收取地方官的供奉,什么日奉、月奉名目多得我一时记不清。因为地方上有时进献有雕、鹘、鹞、鹰、狗,供狩猎时用。

    这个本来属殿中省闲厩使管辖,后改属宣徽院,称五坊使,从事人员称为五坊小儿。

    宣徽院的设立,应该是宦官们争相讨好弄权的结果,这个明显与内侍省、殿中省等内庭机构职权有一定重叠。

    再一个“宫市”的问题,在玄宗时期,还没有宫市这个名称出现,最初是由长安尉负责采买内庭所需物资,到玄宗后期,叫“内中市买使”,杨国忠曾担任过,这是个非正式品级的差官。

    历经肃、代两朝,到德宗时,形成制度了,一般由内府局令兼领宫市使,但有时也由宣徽院的宦官兼任,似乎又没一定性。

    宫市不仅是长安东、西两市采买,还有卖出,因为掖庭局是个犯罪宫人、内侍服役的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